[实用新型]航空燃油附件综合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4912.2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3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岗;王占勇;唐有才;盛飞;周凯;邹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F04B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 燃油 附件 综合测试 系统 | ||
1.一种航空燃油附件综合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电气控制柜(M)、机械操纵台(N)、综合泵站(B)、流量比例测试台(I)、气动测试系统和燃油测试系统,机械操纵台(N)连接有增压输油蓄气罐(A),机械操纵台(N)通过气动测试系统与增压输油蓄气罐(A)连接,综合泵站(B)通过输油管路与燃油测试系统连接,为燃油测试系统供油,气动测试系统通过气动管路与燃油测试系统连接,为燃油测试系统供气,流量比例测试台(I)连接有压力加油联合测试油箱(J),电气控制柜(M)分别与机械操纵台(N)、综合泵站(B)、流量比例测试台(I)、气动测试系统、燃油测试系统、增压输油蓄气罐(A)和压力加油联合测试油箱(J)电连接;燃油测试系统包括压力加油联合测试系统、燃油流量比例测试系统和燃油加输油测试系统,其中,压力加油联合测试系统设置在压力加油联合测试油箱(J)内,并通过输油管路穿过流量比例测试台与综合泵站(B)连接,燃油流量比例测试系统设置在流量比例测试台(I)上,并分别通过气动管路、输油管路与气动测试系统、综合泵站(B)连接,燃油加输油测试系统设置在机械操纵台(N)上,并分别通过气动管路、输油管路与增压输油蓄气罐(A)、综合泵站(B)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燃油附件综合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油流量比例测试系统包括安装在流量比例测试台(I)内并由输油管路连接的浮子试验油箱(54)和集油箱(70),连接浮子试验油箱(54)和集油箱(70)的输油管路上设置有放油电磁阀(58),浮子试验油箱(54)通过输油管道与燃油附件(193)连接,燃油附件(193)通过输油管道分别与燃油加输油测试系统和综合泵站(B),连接浮子试验油箱(54)与燃油附件(193)的输油管道上设置有进油电磁阀(56);浮子试验油箱(54)内设置有前组端油浮子(63)和机翼端磁浮子(64),前组端油浮子(63)通过前组端控制管关闭电磁阀(61)与燃油附件(193)的控制腔相通,并与燃油附件(193)之间设置有前组端控制管电接点压力表(188),机翼端磁浮子(64)通过机翼端控制管关闭电磁阀(62)与燃油附件(193)的控制腔相通,并与燃油附件(193)之间设置有机翼端控制管电接点压力表(18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燃油附件综合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燃油附件(193)和综合泵站连接的输油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油泵流量变送器(27)、压力加油转换阀(28)、机翼端压力加油测压转换阀(40),且连接有机翼端端进口压力变送器(29)、机翼端进口压力表(30)、出口压力变送器(31)和出口压力表(32);连接燃油附件(193)和燃油加输油测试系统的输油管道上连接有前组端进口压力变送器(33)和前组端进口压力表(34)。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航空燃油附件综合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燃油加输油测试系统包括安装在机械操纵台(N)内并由输油管路依次连接的左输油转换阀(9)、压力压差测量组件(P)和右输油转换阀(37),左输油转换阀(9)和右输油转换阀(37)均通过输油管路与综合泵站(B)连接,连接左输油转换阀(9)与综合泵站(B)的输油管路上设置有增压空气转换阀(8),增压空气转换阀(8)通过气动管路与增压输油蓄气罐(A)连接;连接右输油转换阀(37)与综合泵站(B)的输油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油泵流量变送器(36)、输油/前组转换阀(35)和回油调节转换阀(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燃油附件综合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压力加油联合测试系统包括泄压电磁阀(41)、缓冲油箱(118)、预检油浮子电磁阀(43)和控制管电接点压力表(44),其中,泄压电磁阀(41)、预检油浮子电磁阀(43)和控制管电接点压力表(44)设置在压力加油联合测试油箱(J)的外壁上,缓冲油箱(118)设置在压力加油联合测试油箱(J)内,压力加油联合测试油箱(J)通过一个回油回路与综合泵站(B)的主油箱(C)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49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