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字失眠治疗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5906.9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8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阮经文;郑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字 失眠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仪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失眠的仪器。
背景技术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并对患者白天的活动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同时客观检测出现异常的综合征。据文献Cochran H. Diagnose and treat primary insomnia[J]. Nurse Pract, 2003,28:15.记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人群中失眠发生率为32%~35%,英国10%~14%,芬兰为11.9%,西德为15%,日本为21%。因失眠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仅1995年在美国高达139亿美元。长期失眠者除严重意外事故和外伤发病率明显高于睡眠正常者外,还可诱发焦虑、抑郁或高血压、糖尿病等80几种疾病(资料参考于文献Balter MB. Uhlenhuth EH. New epidemiologic findings about insomnia and it treatment[J].J Clin Psychiatry,1992,53[12,suppl]:34),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妨碍社会功能。因此,学者们进行了许多尝试,实用新型了很多药物来治疗失眠。
可是,尽管新药开发的方向和目标很明确,安眠药也不断推陈出新,且每次新药的上市都能克服上一代的一些缺点,但目前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的安眠药都始终难以解决宿醉反应及成瘾性等副反应问题,导致其应用受到诸多限制,这也促使人们将单一药物研发转向其他促眠疗法研究。
利用针灸(刺)治疗失眠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又一贡献,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挖掘研究和临床试验,取得了很好效果。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将现代电子技术与传统针灸相结合,又产生了电针治疗失眠和音乐电针治疗失眠等新的治疗方法。电针治疗是在传统毫针刺激人体经穴得气后, 在针上通以电脉冲以代替手法刺激而实现治病或抗痛的治疗方法,但普通脉冲电针对机体易产生耐受;音乐电针疗法是将音乐信号经过换能放大,产生与音乐同步的低中频电流脉冲,并输出到电针上。这种电流脉冲的波形、频率、幅度随音乐变化而变化,既能给穴位输入音乐旋律,又能够克服普通电针容易引起的人体适应性。但需要指出的是,由音乐转换而成的输出到电针的脉冲,由于其频率不能太高,一般小于100Hz,而音乐信号的频带较宽,根据香农采样定理,必然会丢失部分音乐成分,这是音乐电针的不足之处。
脑电生物反馈是一种用于解除生理和心理不适的新方法,它通过采集受试者的脑电信号并以某种方式显示出来,利用操作条件反射模式,通过奖励和强化使受试者有意识地控制自身脑电波模式,达到解除生理和心理不适的目的。研究者和医疗工作者们都致力于将该项技术用于解除人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并用于治疗诸如脑内伤、酗酒、精神障碍等病症,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利用脑电生物反馈原理治疗失眠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脑电生物反馈可以有效而稳定的影响脑电活动,最终使失眠患者的睡眠功能和白天的功能正常化。文献[江凯, 胡贵池, 刘萍等. 基于生物反馈技术的新型脑波理疗仪[J]. 仪表技术, 2008, 7:47-49]研制的基于生物反馈的脑波理疗仪可以产生2Hz、15Hz电脉冲信号,辅之以15Hz的闪光和双声道 节律音乐,用有节律的声、光刺激人脑穴位神经系统和人的双眼、双耳或视神经,以诱发和加强所需的脑电波,使人能够舒缓情绪,缓解疲劳,增强学习愿望,达到理疗的目的。文献[张国光, 李乐霞. 脑电波生物反馈治疗仪的研制[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1998, 15(1):53-54]报道了一种脑电波生物反馈治疗仪,它使用特定频率的闪光刺激视神经,诱发特定的脑电节律,达到使人进入希望的意识状态的目的。
在专利方面,中国专利200910098967.7公开了一种“智能失眠治疗仪”,该治疗仪实时采集失眠患者脑电波,对采集的脑电波进行降频或升频,经放大后驱动磁场发生器产生用于治疗的时变磁场。其采用的是磁场促眠原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720125136.0公开了“一种失眠治疗仪”,产生一种低频随机波对载波脉冲进行脉冲幅度调制,并将调幅矩形脉冲波转换为指数衰减调幅脉冲波,由体表自粘电极片经人体耳后乳突部位加到患者的小脑顶核,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工业大学,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59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恒定低压喷放惰性气体灭火系统
- 下一篇:一种母针基装配设备的旋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