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钢侧部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6389.7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7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王军;顾海东;浦敏慧;徐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8/00 | 分类号: | B21B38/00;G03B15/05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钢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仪,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钢侧部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铁企业的热轧连轧机生产线上,通常都要在卷取区域对带钢表面质量和钢卷成型质量进行检测,即在卷取前对带钢表面质量进行在线检测,在卷取后对部分钢卷进行开卷检查确认和取样。前者是利用机器视觉和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对热轧带钢的表面缺陷进行在线检测,而后者是通过质量检查机组辅助人工进行离线检查和取样。然而,对于带钢两侧部缺陷,目前一般只能通过人工目测的方式进行检查。但是,由于现场处于高温辐射环境下,无法近距离观察,导致目测检查效率低且漏检率非常高。
另外,现有技术的带钢表面质量检测装置也无法适用于带钢侧部检测。这是因为:首先,是检测位置不同,表面质量检测装置一般安装于精轧机和卷取机之间,是对带钢及其表面进行连续成像检测,而带钢侧部缺陷的检测位置在带钢的两侧面上;其次,是检测对象不同,表面质量检测系统用于检测开卷状态的钢板上下表面,若用于检测已经成形热轧带钢两侧部,存在着设备配置不相匹配的问题;第三,是检测缺陷的种类不同,表面检测装置主要检测压痕、铁皮、划伤、夹渣等表面缺陷,而带钢侧部主要检测的是边损、折边、折叠、毛刺、锯齿裂等缺陷。因此,利用现有的带钢表面质量检测装置是无法有效检测到包含这类缺陷的特征数据,更无法实现对端部缺陷的精确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钢侧部成像装置,适用于带钢侧部缺陷的成像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带钢侧部成像装置包括箱体、光电传感器、闪光灯、照相机和光栅,箱体的前板面上依次开设有检测孔、照明孔和成像孔,光电传感器、闪光灯、照相机均设于箱体内且分别位于与检测孔、照明孔和成像孔相对应的位置,光栅设于箱体外侧,并与光电传感器相对应。
所述的箱体内设有固定支架和移动支架,所述的光电传感器、闪光灯分别设于固定支架上;所述的照相机设于移动支架上。
该成像装置还包括一保护罩,罩设于箱体前板面的外侧,保护罩上也开有与检测孔、照明孔和成像孔相对应的三孔。
所述的箱体的后板面上还开有冷却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带钢侧部成像装置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的光电传感器、闪光灯、照相机和设于箱体外的光栅,通过将成像装置和光栅分别设于带钢辊道两侧,并将光电传感器以接收的光栅信号是否被带钢遮挡作为拍摄开关,对经过成像装置的带钢侧部进行自动成像,以采集带钢侧部缺陷的相关特征数据。该成像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全自动化控制,检测精度高,降低了漏检率,提高了带钢成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钢侧部成像装置的结构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钢侧部成像装置10包括箱体11、光电传感器12、闪光灯13、照相机14和光栅15。在箱体11的前板面上依次开设有检测孔111、照明孔112和成像孔113,在箱体11内还设有固定支架16和移动支架17。而光电传感器12、闪光灯13、照相机14均设于箱体11内且分别位于与检测孔111、照明孔112和成像孔113相对应的位置。其中,光电传感器12、闪光灯13分别设于固定支架16上,并保持固定位置,而照相机14设于移动支架17上,能够随移动支架17进行前后移动,从而可调整照相机14与带钢1侧部间的距离,以满足相应的焦距要求。光栅15设于箱体11外侧,并与光电传感器12相对应,发出光栅信号至光电传感器12。另外,为了箱体11内的各部件受现场的高温影响,该成像装置10还包括一保护罩18,罩设于箱体11前板面的外侧,在保护罩18上也开有与检测孔111、照明孔112和成像孔113相对应的三个孔181,通过保护罩18可对箱体11内的各部件有效起到隔热保护的作用。并且,在箱体11的后板面上还开有一冷却口19,用于接通空调,对箱体11内的温度进行冷却控制。
该成像装置10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63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卸车车厢底板
- 下一篇:陶瓷轧辊水平平行锂电池极片轧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