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误吸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7540.9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9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蔡国锋;庄哲;蔡国梁;周海纯;王野;高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国锋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误吸胃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胃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使用的胃管,解决了患者的进食问题,保证了肠内营养的供应,然而,对于使用胃管进食的患者,尤其是卧床的患者而言,胃食管反流造成的误吸,很容易引起食管炎、食管糜烂、食管溃疡,甚则引起吸入性肺炎,危及患者生命。
现有的防误吸胃管在下入患者体内时,气囊的位置一般设置在胃里或食管内,气囊形状大多为球形或是圆柱形,而人的食道呈扁圆柱形,球形气囊或是圆柱形气囊与食管壁/胃壁的接触面积小、压力大,对食管壁/胃壁的副损伤大。另外食道管壁较薄,气囊长期处于食管内或是胃里,容易引发胃穿孔和食管破裂出血等副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胃管易引发胃、食管穿孔和胃食管反流的问题,提供一种防误吸胃管。
一种防误吸胃管,它包括胃管本体、气囊和充放气管,所述胃管本体的底端设置有N个侧孔,所述气囊环绕在胃管本体外侧,并且设置在N个侧孔的顶部,所述充放气管设置在胃管本体的外侧,并且充放气管与气囊顶部相通,充放气管的顶端设置进/出气口,其中N为正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为扁圆柱形。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的轴向长度为3~5cm;所述气囊的径向长轴长度为1.9~2.4cm;所述气囊的径向短轴长度为0.5~0.8cm。
进一步地,所述的N个侧孔沿胃管本体的轴向呈一列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N个侧孔沿胃管本体的轴向呈多列分布,并且多列侧孔平均分布在胃管本体外侧。
进一步地,胃管本体上还带有刻度标尺,所述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与胃管本体的底端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刻度标尺的刻度范围为40~100cm。
进一步地,一种防误吸胃管,还包括单向气阀,所述的单向气阀设置在充放气管顶端的进/出气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胃管本体、气囊和充放气管的材质为硅胶。
进一步地,所述胃管本体上沿着胃管本体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显影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放误吸胃管能够防止胃内容物通过胃管引发胃食管反流;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放误吸胃管的气囊为扁圆柱形,能够减少气囊对食管壁的副损伤;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放误吸胃管采用硅胶作为胃管材质,具有质地柔韧、组织反应少、管壁薄、管腔大、半透明易观察、胃管使用周期长的特点;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放误吸胃管方便医护人员及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处置,并能够防止胃管脱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的气囊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胃管本体1、气囊2和充放气管3,所述胃管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N个侧孔,所述气囊2环绕在胃管本体1外侧,并且设置在N个侧孔的顶部,所述充放气管3设置在胃管本体1的外侧,并且充放气管3与气囊2顶部相通,充放气管3的顶端设置进/出气口,其中N为正整数。
在解剖学理论中指出,人的食管有三个狭窄,气囊2可以设置在这三个狭窄中的任意一个。但是,由于解剖特点,第一狭窄和第二狭窄的食管壁很薄,其厚度只有0.3-0.6cm,气囊2充气后,气囊2对食管的压迫容易造成食管穿孔的副损伤。而第三狭窄位于食管下端和胃连接处,此区域又叫做LES区,在生理上是一个宽约3~5cm的高压带,正常人静息时LES压为15~25mmHg(1mmHg=0.133kPa),且在生理状态下恒高于腹内压,并且LES区的食管壁较厚,本实施方式中将气囊2设置在该区域,能够成为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一道屏障,是设置气囊2的最佳位置。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胃管用于对急诊饱胃手术患者、昏迷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神智不清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腹腔镜手术患者运送食物,用于鼻饲或胃肠减压,在应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胃管对患者输送食物,护理人员将注射器连通充放气管3顶端的进/出气口,推动注射器对气囊2进行充气;气囊2充气结束后,使用注射器通过胃管本体1顶端的进食口打流食,流食顺着胃管本体1底端的N个侧孔流进患者胃中;喂食结束后,使用注射器连通充放气管3顶端的进/出气口,对气囊2进行放气。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气囊2为扁圆柱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国锋,未经蔡国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75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