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回位捞砂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7683.X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3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田炜;梅永贵;秦利峰;毛生发;连小华;孙九江;郭军峰;刘飞;徐正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正国 |
主分类号: | E21B37/00 | 分类号: | E21B37/00;F04B1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张国文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濮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回位捞砂泵 | ||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层气井低液面情况下捞砂、捞煤粉煤屑技术,尤其是真空回位捞砂泵。
二、背景技术:1、常规抽砂泵沉砂管在泵下端,泵的吸入压差小,吸入困难,若液面低于泵吸口,抽砂泵将无法完成吸液;2、常规抽砂泵沉砂管沉积的煤粉将固定阀淹埋,当吸液压差等于煤粉重量时,固定阀将无法打开;3、常规管柱吸入的煤粉与水混合物分离时间长,抽砂效率低;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真空回位捞砂泵,它解决了其它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上接头、阀球限位销、出液阀球、出液阀座、连接套、滑阀滑套、滑阀阀芯、限位套、活塞杆、泵筒上接头、注油螺钉、活塞头、泵筒、限位销、进液阀球和砂钻连接而成,阀球限位销焊接在上接头内,上接头与连接套螺纹连接,将出液阀座限位于连接套内,出液阀球限位于上接头内孔内;连接套与滑阀滑套螺纹连接,滑阀滑套与限位套螺纹连接,滑阀滑套套在滑阀阀芯上,滑阀阀芯下部台阶限位于限位套内,滑阀阀芯在限位距离内可以自由滑动,滑阀阀芯与活塞杆螺纹连接,活塞杆下端与活塞头螺纹连接。泵筒上接头套在空心活塞杆上与泵筒螺纹连接,空心活塞杆与泵筒上接头由三道密封圈密封,活塞头与泵筒由三道密封圈密封,泵筒上接头上有注油润滑孔,注油螺钉密封此孔。泵筒下端与砂钻螺纹连接,砂钻上端有孔,限位销插在此孔内,将进液阀球限位。滑阀阀芯两侧对称有两个出液槽。
工作原理:工作时,将真空回位捞砂泵与油管连接下入井内,当砂钻接触井底砂面时,下压油管,在油管重量作用下活塞头在泵筒内下行,此时滑阀滑套随油管下行,滑阀阀芯滑出滑阀滑套,阀芯上的两个槽移出滑阀滑套,连通滑阀上下通道。活塞下行,使泵筒下腔液体压力增加,含砂液体经空心活塞杆、滑阀槽,顶开出液阀球,进入油管,完成排液出砂过程。
上提油管时,滑阀关闭,出液球阀关闭。泵筒上腔为有杆腔在活塞头下行时形成了真空,活塞头上行真空负压迫使泵筒相对于空心活塞杆下行回位,上腔容积变小,下腔容积变大,下腔压力降低,在井内液体作用下,煤粉、砂粒与水一起进入下腔,完成吸液捞砂过程。
油管上提、下放数次,完成套管底部捞砂全过程。
真空回位捞砂泵的优点:1、泵安装在油管最下端,适合煤层气
井低液面捞砂,克服了常规捞砂泵低液面不能捞砂的问题;2、沉砂管在泵的上方,所沉砂不会将进液阀淹埋;3、依靠油管重量将泵内液体增压,排砂压力高;4、泵上部滑阀组件,开关迅速,防止泵漏失。5、针对性强。本实用新型也适合浅井低液面油水井井底清砂抽砂。
四、附图说明:图1为真空回位捞砂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接头 2、阀球限位销 3、出液阀球 4、出液阀座 5、连接套 6、滑阀滑套 7、滑阀阀芯 8、限位套 9、活塞杆 10、泵筒上接头 11、注油螺钉 12、活塞头 13、泵筒 14、限位销 15、进液阀球 16、砂钻
图2为滑阀阀芯主剖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是由上接头1、阀球限位销2、出液阀球3、出液阀座4、连接套5、滑阀滑套6、滑阀阀芯7、限位套8、活塞杆9、泵筒上接头0、注油螺钉11、活塞头12、泵筒13、限位销14、进液阀球15和砂钻16连接而成,阀球限位销2焊接在上接头1内,上接头1与连接套5螺纹连接,将出液阀座4限位于连接套5内,出液阀球3限位于上接头1内孔内;
实施例2、连接套5与滑阀滑套6螺纹连接,滑阀滑套6与限位套8螺纹连接,滑阀滑套6套在滑阀阀芯7上,滑阀阀芯7下部台阶限位于限位套8内,滑阀阀芯7在限位距离内可以自由滑动,滑阀阀芯7与活塞杆9螺纹连接,活塞杆9下端与活塞头12螺纹连接。
实施例3、泵筒上接头10套在空心活塞杆9上与泵筒13螺纹连接,空心活塞杆9与泵筒上接头10由三道密封圈密封,活塞头12与泵筒13由三道密封圈密封,泵筒上接头10上有注油润滑孔,注油螺钉11密封此孔。
实施例4、泵筒13下端与砂钻16螺纹连接,砂钻16上端有孔,限位销14插在此孔内,将进液阀球15限位。
实施例5、滑阀阀芯7两侧对称有两个出液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正国,未经徐正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76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驱电加热点火地面辅助加热装置
- 下一篇:铜包垫复合金属密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