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冰球棍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8523.7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7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许秀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富达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59/14 | 分类号: | A63B5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抗震 功能 冰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运动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冰球棍。
背景技术
在冰球比赛中,冰球运动员将冰球棍弯曲后再释放击球,使冰球获得更高的释放速度和能量,因此冰球需要承受很大的应变和应力。如图3所示,传统冰球棍的结构是将打击板直接设置到球杆内,整体冲压成型,冰球运动员在进行冰球比赛过程中,一手握在球杆上,另一手握住打击板和球杆的接合处,由于传统冰球棍的结构采用直接将打击板设置到球杆内的结构,因此接合处的抗震性能不好,尤其对于守门员而言,如果把握不好或控制不到位,可能使其手部受到伤害,鉴于上述缺陷和不足,有必要对现有冰球棍的设计提出新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冰球棍。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冰球棍,包括球杆和打击板,所述打击板的一端设于球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杆和打击板的接合处设有缓冲部件。
进一步,所述缓冲部件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设于球杆和打击板接合处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缓冲部设于球杆和打击板端部接合处之间,所述第三缓冲部设于球杆和打击板内部接合处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缓冲部通过第二缓冲部与第三缓冲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球杆和打击板接合处的外表面开有一凹槽,所述第一缓冲部设置于该凹槽内。
此外,所述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为软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新型冰球棍,球杆和打击板的接合处设有由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构成的缓冲部件,且第一缓冲部设于球杆和打击板接合处的外表面,第二缓冲部设于球杆和打击板端部接合处之间,第三缓冲部设于球杆和打击板内部接合处之间,这样冰球运动员在使用冰球棍的过程中,缓冲部件可以全方位地对来袭或打出的冰球起到很好的抗震效果,对冰球撞击所产生的应力进行缓冲,以达到保护冰球运动员手部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示所述球杆和打击板的接合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统冰球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具备抗震功能的冰球棍,包括球杆1和打击板2,打击板2的一端设于球杆1内,所述球杆1和打击板2的接合处设有缓冲部件3,缓冲部件3包括第一缓冲部31、第二缓冲部32和第三缓冲部33,所述第一缓冲部31设于球杆1和打击板2接合处的外表面,第二缓冲部32设于球杆1和打击板2端部接合处之间,第三缓冲部33设于球杆1和打击板2内部接合处之间,第一缓冲部31通过第二缓冲部32与第三缓冲部33相连接,所述球杆1和打击板2接合处的外表面开有一凹槽,所述第一缓冲部31设置于该凹槽内,第一缓冲部31、第二缓冲部32和第三缓冲部33为软胶,这样在球杆1和打击板2的接合处的内部和表面都设有起到缓冲作用的软胶,冰球运动员在使用冰球棍的过程中,缓冲部件3可以全方位地对来袭或打出的冰球起到很好的抗震效果,对冰球撞击所产生的应力进行缓冲,以达到保护冰球运动员手部的目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这些都不构成对本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富达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富达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85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