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均匀高传热三层煲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9526.2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7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梁炬灿;成金喜;赵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兴县粤兴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2;B32B1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527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匀 传热 三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器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三层复合结构的均匀高传热煲。
背景技术
常用的金属制炊具有铝制煲,不锈钢煲等,铝制煲成本低、轻便,但金属铝制品较软,易变形,且由于铝制品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现在已越来越少见。不锈钢器皿具有金属光洁明亮,,持久耐用,不生锈的优点,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但是其导热性能稍差,不能满足现实生活较快的节奏。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02044096U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高传热煲底的不锈钢煲,为高传热的目的,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煲体的煲底外设有传热层,传热层包括山铝金属材料制成的中间铝层和由铜金属材料制成的底铜层。该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煲底外设有传热层,传热层包括由铝金属材料。制成的中间铝层和由铜金属材料制成的底铜层的结构,在传热性能较好的铝层基础上,最外层采用铜材料制成,能均匀、有效地提高传热的速度,达到快速烹饪食物的目的。但是该实用新型由于只是在底部采用了三层结构从而在煲的上部分快速传热效果还是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煲体均匀、快速传热的三层煲。
一种均匀高传热三层煲,包括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由304或430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内层、铝金属材料制成的中间层和由铜金属材料制成的外层组成,所述铝金属材料制成的中间层设于304或430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内层和铜金属材料制成的外层围合面成的空腔内。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均匀高传热三层煲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层厚度尺寸范围为0.4~0.8mm。
所述中间层厚度尺寸范围为1.0~3.0mm。
所述外层厚度尺寸范围为0.4~0.8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层厚度尺寸为0.5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间层厚度尺寸为1.0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层厚度尺寸为0.5m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由于整个煲体采用了三层结构: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内层外设有由铝金属材料制成的中间层和由铜金属材料制成的外层的结构,在传热性能较好的铝层基础上,最外层采用铜材料制成,能够均匀、有效地提高传热的速度,达到快速烹饪食物、节约能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均匀高传热三层煲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煲体、11-内层、12-中间层、13-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均匀高传热三层煲,包括煲体1,煲体1由304或430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内层11、铝金属材料制成的中间层12和由铜金属材料制成的外层13组成,所述铝金属材料制成的中间层12设于304或430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内层11和铜金属材料制成的外层13围合面而成的空腔内。内层11厚度尺寸范围为0.4~0.8mm,中间层12厚度尺寸范围为1.0~3.0mm,外层13厚度尺寸范围为0.4~0.8mm。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内层11厚度尺寸为0.5mm,中间层12厚度尺寸为1.0mm,外层13厚度尺寸为0.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均匀高传热三层煲煲体1的内层11为304或430不锈钢,中间层12为铝金属,外层13为铜金属,在加工中,根据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延伸率、熔点确定工艺设计和条件,用高温和高压复合成三层结构的煲体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均匀高传热三层煲的煲体1在外层用比铝传热快20多倍的铜,最大特点整体煲体1身传热功当量快、均匀、节约资源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一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兴县粤兴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新兴县粤兴华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9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