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厚度可调的衬垫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9781.7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0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翟世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世国 |
主分类号: | B60R21/04 | 分类号: | B60R21/04;B60N2/62;B60N2/6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74400 山东省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度 可调 衬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衬垫,特别是涉及一种厚度可调的衬垫。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顶棚多采用纤维毡、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等材质粘合在一起作为衬垫,起到隔热、隔音、降低噪音、保护人的头部等作用,但是顶棚衬垫设计安装后,其厚度为定值,驾乘人员不能根据情况的不同,如外界气温变化、路况的优劣、遇到危险等情况来调整衬垫的厚度。
汽车座椅一般采用弹性材料填充的坐垫和靠背来满足驾乘人员的舒适要求,同样的,其设计安装后,厚度为定值,驾乘人员不能根据情况的不同,如身高,每个人对坐垫及靠背的软硬程度的要求,路况优劣,紧急情况等来调整衬垫的厚度,从而满足不同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汽车衬垫不可调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厚度可调的衬垫,可以作为顶棚使用,也可以作为坐垫和靠背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厚度可调的衬垫,包括密封弹性垫、与密封弹性垫相通的气体压缩装置、紧急进气装置和普通进气装置,所述的气体压缩装置包括真空泵和位于真空泵和密封弹性垫之间的阀门;所述的紧急进气装置包括并联的普通爆破装置和电子爆破装置;所述的普通进气装置为用一阀门与空气连通的通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厚度可调的衬垫,所述的电子爆破装置包括导气管、与导气管相连的电子点火装置和与电子点火装置相连的两个并联电路回路,所述导气管的尾端位于电子点火装置内部且密闭;所述回路一个设有手动开关,另一个设有自动连通装置。导气管的材质由在一定压力下能够破裂的材质组成;自动连通装置为与电子打火装置串联的电路,正常状态下,处于打开状态,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在外力作用下,自动连通装置自动接通,形成闭合回路,电子打火枪打火,引爆由氧气和其他燃气,如一氧化碳、甲烷、乙炔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燃气,炸开与之连接的导气管,空气顺管路进入密封弹性垫内,弹性垫厚度加大从而保护驾乘人员;同样的也可以在可能遇到紧急情况时,提前合上手动开关,接通电路,引爆混合燃气,炸开与之连接的导气管,空气进入密封弹性垫内,使之变厚,从而避免可能的伤害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厚度可调的衬垫,所述的普通爆破装置为一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尾端封闭,导气管的材质在一定压力下能够破裂,导气管可安装在汽车容易发生碰撞的部位,如汽车的前后部或车门处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厚度可调的衬垫,所述的密封弹性垫内还包括主管路和与主管路相通的若干导管,所述导管壁上设有若干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厚度可调的衬垫,所述的密封弹性垫内填充有弹性材料,其弹性材料可以为海绵,弹性纤维、弹性泡沫等弹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厚度可调的衬垫,所述的并联的普通爆破装置和电子爆破装置与主管路之间串联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厚度可调的衬垫,实现了驾乘人员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密封弹性垫厚度的要求,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自动或人为迅速调整密封弹性垫为最大厚度,从而更好的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衬垫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电子点火装置示意图;
其中:1、密封弹性垫;2、气体压缩装置;3、普通进气装置;4、紧急进气装置;5、导管;6、主管路;7、真空泵;8、阀门;9、导气管;10、电子点火装置;11、手动开关;12、自动连通装置;13、电子爆破装置;14、防护罩;15、塑料壳;16、混合燃气;17、电子打火枪;18、阀门;19、阀门;20、导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厚度可调的衬垫包括密封弹性垫1,与密封弹性垫1内主管路6相通的气体压缩装置2、紧急进气装置4和普通进气装置3,所述的气体压缩装置2包括真空泵7,真空泵7和密封弹性垫1之间设有阀门18;所述的紧急进气装置4包括并联的普通爆破装置和电子爆破装置13;所述的普通进气装置3为用一阀门8与空气连通的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世国,未经翟世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97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