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刀刃破茬开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1768.5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7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周亚立;刘向新;何磊;赵岩;闫向辉;李生军;张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农垦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5/06 | 分类号: | A01C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刀刃 破茬开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免耕播种机,尤其涉及免耕播种机中的破茬开沟装置,属于农业播种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源于美国,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遭受“黑风暴”袭击后,人们意识到了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以铧式犁为主的耕作方式。后来总结出了免耕、少耕和秸秆覆盖为中心的保护性耕作法,从而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免耕播种技术,与之配套的关键机具是免耕播种机,其采用免耕,少耕及秸秆覆盖的方法,集破茬、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为一体,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土壤结构、节本增效的显著效果。
免耕播种机的工作部件除满足一般播种机的要求外,还应安装专门的破茬部件,应具有较好的破茬开沟能力,能切断土壤表层残茬和作物的秸秆,切开坚硬的土层,为种子发芽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常用的破茬部件主要有锄铲式、圆盘式以及驱动式旋耕刀。锄铲式破茬部件对土壤扰动性较大,且易缠绕秸秆、杂草,发生堵塞;圆盘式破茬部件入土深度浅,需依靠播种机自身重量或配重增加入土深度;驱动式旋耕刀消耗功率大、结构复杂且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大,无法达到保护性耕作的要求。为了克服现有破茬部件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破茬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破茬装置一刀刃破茬开沟器,可完成破茬、开沟作业。该装置具有破茬开沟效果好、通用性强、动土量小、消耗动力少、结构简单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刀刃破茬开沟器,包括主刀体1、加强筋2、沉头铆钉3、左翼刀4、右翼刀5,材料均采用65Mn。主刀体1其特征在于上方为矩形,便于刀刃破茬开沟器通过固定板和“U”型固定 螺栓固定在免耕播种机前梁(可根据矩形面的高度调节入土深度);下方为弧面且有刃口,有利于秸秆、杂草沿着弧面滑至刀刃破茬开沟器后方,刃口也可切断部分秸秆、杂草,使秸秆和杂草分向两侧,保证免耕播种机正常工作。刀刃破茬开沟器两侧装有左翼刀4和右翼刀5(磨损后可更换)通过沉头铆钉3固定在主刀体1上,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带有刃口,左翼刀4和右翼刀5在同一水平面,离地面垂直距离50mm,两翼刀最外端的水平距离为50mm;入土角为5°,入土5cm左右,便于滑切前茬作物根系,并使其向两侧分流,提供良好的种床。加强筋2固定在主刀体1后侧直角处,有利于提高刀刃破茬开沟器的强度,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示1为主刀体,2为加强筋,3为沉头铆钉,4为左翼刀,a为入土角。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示1为主刀体,2为加强筋,3为沉头铆钉,4为左翼刀,5为右翼刀。b为开沟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附图2,一种刀刃破茬开沟器,主要由主刀体1,加强筋2,沉头铆钉3,左翼刀4,右翼刀5组成。刀刃破茬开沟器通过固定板和“U”形固定螺栓固定在免耕播种机前梁,随机车前行,刀刃破茬开沟器入土10cm左右,在主刀体1入土5cm处,其两侧装有左翼刀4,右翼刀5,并通过沉头铆钉3安装在主刀体1上,且磨损后可更换,左翼刀4,右翼刀5滑切杂草根系,使杂草向两侧分流不堆集,即便有少量的杂草挂在刀体,随机车不断前行,杂草由主刀体1滑移至顶,然后翻落下,始终保持恒定状态。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 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农垦科学院,未经新疆农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17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