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贯通桥用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2793.5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8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程源;麻晓鹏;何心胜;鲁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福马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奚志鹏 |
地址: | 243061 安徽省马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贯通 二联 主动 圆柱齿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汽车,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贯通桥的主动圆柱齿轮。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贯通桥的主动圆柱斜齿轮与轴间差速器输入轴之间一般采用花键连接,且差速器左右锥齿轮布置在差速器壳内,这种结构的主动圆柱斜齿轮花键配合较松时会产生装配间隙,影响传动平稳,在花键配合较紧时又难以装配,同时差速器和主动圆柱斜齿轮布置时占用空间较大,重量较重,不利于整车布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贯通桥用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将主动圆柱斜齿轮与差速器左圆锥齿轮制成一体,结构紧凑,强度好,重量轻,使贯通桥的布置更加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汽车贯通桥用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以下简称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包括主动圆柱斜齿轮,其特征是在此主动圆柱斜齿轮的右端中部设置与之制成一体的直齿圆锥齿轮,且此直齿圆锥齿轮与差速器左圆锥齿轮相同,即将主动圆柱斜齿轮和差速器左圆锥齿轮制成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在此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上开设与输入轴呈间隙配合的中心通孔,并在此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的左端部开设内止口,并使此内止口的直径大于输入轴上的右端法兰面的直径,在此内止口中安装环形垫片,以调整轴间差速器的轴间间隙,该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可用圆柱形钢坯锻造而成,且该环形垫片以铜垫片为佳。
安装时,先将环形垫片装入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左端的内止口中,再将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自右至左套装在输入轴上并使环形垫片抵靠住输入轴上的右端法兰面,然后再在输入轴上对应套装差速器十字轴,该差速器十字轴与输入轴为花键连接,在差速器十字轴上套装行星齿轮并使各行星齿轮对应与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右端的直齿圆锥齿轮相对应啮合,再后在输入轴的右端段上套装差速器的右圆锥齿轮,并与各行星齿轮对应啮合,结构紧凑,工作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汽车贯通桥用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结构合理、紧凑,使用安全可靠,强度好,重量轻,使贯通桥的布置更加合理。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汽车贯通桥用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汽车贯通桥用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的主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汽车贯通桥用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的安装剖视示意图。
图1、图2中:
1、中心通孔 2、内止口 3、主动圆柱斜齿轮 4、直齿圆锥齿轮 5、输入轴 6、垫片 7、行星齿轮 8、差速器十字轴 9、右圆锥齿轮 10、右端法兰面。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2中可以看出:一种汽车贯通桥用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以下简称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包括主动圆柱斜齿轮3,其特征是在此主动圆柱斜齿轮3的右端中部设置与之制成一体的直齿圆锥齿轮4,且此直齿圆锥齿轮4与差速器的左圆锥齿轮相同,即将主动圆柱斜齿轮3和差速器左圆锥齿轮制成汽车贯通桥用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在此汽车贯通桥用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上开设与输入轴5呈间隙配合的中心通孔1,在此汽车贯通桥用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的左端部开设内止口2,并使此内止口2的直径大于输入轴5上的右端法兰面10的直径,在此内止口2中安装环形垫片6,以调整轴间差速器的轴间间隙,该汽车贯通桥用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可用圆柱形钢坯锻造而成,且该环形垫片6以铜垫片为佳。
安装时,先将环形垫片6装入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左端的内止口2中,再将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自右至左套装在输入轴5上并使环形垫片6抵靠住输入轴5上的右端法兰面10,然后再在输入轴5上对应套装差速器十字轴8,该差速器十字轴8与输入轴5为花键连接,在差速器十字轴8上套装行星齿轮7并使各行星齿轮7对应与二联齿式主动圆柱齿轮右端的直齿圆锥齿轮4相对应啮合,再后在输入轴5的右端段上套装差速器的右圆锥齿轮9,并与各行星齿轮7对应啮合,结构紧凑,工作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福马车桥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福马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2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带轮扭振减震器结构
- 下一篇:一种健身车传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