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秧机的动力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3087.2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5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萍;杨家斌;张秉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三丰种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秧机 动力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设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插秧机的动力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中,一般采用插秧机来作为取代人工插秧。而插秧机一般都是柴油机进行驱动,由于内燃机的作为动力系统的本身特性,需要在驱动输出轴与插秧机头之间设有一动力缓冲装置。现有的动力缓冲装置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转盘,这种盘式缓冲装置在缓冲效果上仍然欠佳。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810068738.6公开了一种插秧机,属于农机;旨在提供一种可避免漏插、空插的插秧机。它包括机架、车轮、主轴、送秧机构、翻转架、钳秧机构和传动机构;主轴以及带有车轮的轮轴安装在机架上;送秧机构由从动轴、主动轴和传送带构成;翻转架由左右转盘、轴套座、摆线磨盘、曲轴和钳管构成;钳秧机构由大小拨叉轴、拨块、滑杆、开合连杆、连杆、开闭钳挡块和两组钳爪构成;传动机构由大小链轮、中间轴、张紧链轮、齿轮和链条构成;导秧机构由套管、滑条、两组导秧钳脚、拨盘和拨叉构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插秧机的动力缓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插秧机的动力缓冲装置,包含一环形圈,所述的环形圈的中部设有一通孔,所述的通孔与所述的插秧机的动力系统的输出轴相配合,所述的环形圈的外圆周上设有一由啮合齿组成的啮合齿阵列,所述的啮合齿阵列的外圈设有一环形延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环形圈的内圆周上设有由第一缓冲装置构成的第一缓冲阵列,所述的啮合齿的内侧上设有第二缓冲装置,所述的第二缓冲装置构成第二缓冲阵列,所述的相邻的第二缓冲装置之间构成第三缓冲装置,所述的第三缓冲装置构成第三缓冲阵列,所述的环形延展部上设有由第四缓冲装置构成的第四缓冲阵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缓冲装置、第二缓冲装置、第三缓冲装置和第四缓冲装置均为直线型的浅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环形圈、啮合齿和环形延展部为硅橡胶一体成型。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插秧机的动力缓冲装置利用设置第一缓冲装置、第二缓冲装置、第三缓冲装置和第四缓冲装置,与插秧机的动力系统的输出轴相配合,大大提高了内燃机的动力输出的平顺特性,延长了插秧机的机头的动作的精确性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插秧机的动力缓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插秧机的动力缓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此时为另一个视角;
图3为图1中的插秧机的动力缓冲装置的A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插秧机的动力缓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此时为另一个视角;
图5为图4中的插秧机的动力缓冲装置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秧机的动力缓冲装置。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插秧机的动力缓冲装置1,包含一环形圈2,该环形圈2的中部设有一通孔20,该通孔20与该插秧机的动力系统的输出轴相配合,该环形圈2的外圆周上设有一由啮合齿3组成的啮合齿阵列,该啮合齿阵列的外圈设有一环形延展部4。
该环形圈2的内圆周上设有由第一缓冲装置21构成的第一缓冲阵列,该啮合齿3的内侧上设有第二缓冲装置31,该第二缓冲装置31构成第二缓冲阵列,该相邻的第二缓冲装置31之间构成第三缓冲装置32,该第三缓冲装置32构成第三缓冲阵列,该环形延展部4上设有由第四缓冲装置41构成的第四缓冲阵列。
该第一缓冲装置21、第二缓冲装置31、第三缓冲装置32和第四缓冲装置41均为直线型的浅槽。
该环形圈2、啮合齿3和环形延展部4为硅橡胶一体成型。
该实用新型的插秧机的动力缓冲装置利用设置第一缓冲装置、第二缓冲装置、第三缓冲装置和第四缓冲装置,与插秧机的动力系统的输出轴相配合,大大提高了内燃机的动力输出的平顺特性,延长了插秧机的机头的动作的精确性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三丰种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三丰种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3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