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撞闸机用闸杆及防撞闸机用闸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3546.7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0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劲松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 11353 | 代理人: | 雷志刚;潘士霖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闸机用闸杆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道设施,尤其涉及防拦闸机用闸杆及防撞闸机用闸杆组件。
背景技术
闸机可广泛应用于地铁、火车、汽车等交通站点、旅游景点等地方,是目前最为快速、简便的出入检测手段。目前,主要通过刷卡识别等方式检测通过闸机过道的行人或车辆以自动移动摆臂,或以人工操作按钮的方式移动摆臂。然而,现实中经常出现不经检测或者其它原因冲撞闸机摆臂的现象,不仅会造成闸机的损坏,而且很容易产生人身安全事故。目前对于这种冲撞现象只能通过警示提醒的方式进行防范,一旦冲撞真的发生,事故不易避免。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防撞闸机用的闸杆,能够与闸机其它部件更好的配合,进而防止冲撞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撞闸机用闸杆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撞闸机用闸杆,包括摆臂和设置在其一端的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截面为圆形或向远离摆臂方向凸出的弓形,在旋转块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圆形通孔,并且在旋转块远离摆臂的一端开设有凹槽。
可选的,所述凹槽为方形槽或弧形槽。
可选的,所述凹槽设置于旋转块上远离摆臂的一端的中部。
可选的,所述圆形通孔设置于旋转块的中部。
可选的,所述旋转块的截面为远离摆臂方向凸出的弓形,并且所述旋转块弧度rad满足:π≤rad<2π。
可选的,所述旋转块通过宽度小于其宽度的颈部与摆臂连接。
可选的,所述摆臂与旋转块为一体设置,或者摆臂、颈部与旋转块为一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防撞闸机用闸杆组件,包括滚轮和前述的防撞闸机用闸杆;在旋转块的圆形通孔中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固定在闸机的固定件上;所述滚轮设置在旋转块前部,滚轮的一部分嵌入到旋转块的凹槽中,并且所述滚轮还与闸机的移动臂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滚轮通过设置在其中部的连接轴与闸机的移动臂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能够与闸机其它部件有效配合,当摆臂受到向前的外力时,其能够利用开设在旋转块上的凹槽使摆臂受到冲撞时对滚轮施加剪切力,把滚轮切出凹槽,并向后移动,进而带动与其相连的闸机移动臂后移,摆臂顺利旋转让人通过,然后闸机的电机执行“落杆”动作,摆臂利用其自身的重力自动归位,可有效避免因冲撞摆臂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2、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附图说明
参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附图中的部件只是为了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或类似的技术特征或部件将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闸机用闸杆与滚轮咬合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闸机用闸杆受到向前的外力时,滚轮被切出凹槽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摆臂;2-旋转块;201-弧面;202-圆形通孔;203-凹槽;204-颈部;3-滚轮;301-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一
参见图1、图2,一种防撞闸机用闸杆,包括摆臂1和设置在其一端的旋转块2,所述旋转块2的截面为圆形或向远离摆臂1方向凸出的弓形,在旋转块2上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圆形通孔202,并且在旋转块2上远离摆臂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203。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闸杆在使用时,能够与闸机的滚轮3更好的配合,所述凹槽203优选为方形槽或弧形槽。
进一步地,为了使摆臂1传递给滚轮3稳定、均匀的作用力,所述凹槽203优选设置于旋转块2上远离摆臂1的一端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劲松,未经张劲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35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潜水清淤车
- 下一篇:弧形底、拱形顶盖混凝土预制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