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腔镜胆囊切除腹壁牵引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3623.9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4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冷登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冷登波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王伟 |
地址: | 242131 安徽省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镜 胆囊 切除 腹壁 牵引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腔镜微创手术用具,具体涉及一种腔镜微创手术用腹壁牵引缝合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微创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已在临床各科广泛使用。腹腔镜手术只需通过5毫米的手术切口即可进行操作,对组织损伤小,对腹壁强度的破坏微乎其微。而且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所以临床上已经开始广泛应用。
腹腔镜微创手术是现代外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怎样做到更微创、更美容,也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努力方向。传统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一般需要在腹壁做四个小切口,即剑突下及脐孔各切开长10mm切口,右上腹肋缘下各切开长5mm切口,此方法剑突下切口术后疼痛较重,疤痕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腹腔镜胆囊切除腹壁牵引缝合器,利用该缝合器,不仅可以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操作更加便捷,而且能减小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术后无明显疤痕。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
腹腔镜胆囊切除腹壁牵引缝合器,包括一根兼做牵引线的可吸收缝线,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缝线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缝合针和第二缝合针。
所述第一缝合针为弯形三角或圆针,以便于手术结束时缝合切口;所述第二缝合针为直形缝合针。
所述缝线长度为30-80cm。
第一缝合针长度为1.5-3.5cm;第二缝合针长度为3-6cm。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利用本实用新型做腹壁牵引,采用腔内打结技术时只需要在剑突下、右上腹肋缘下各切开长5mm小切口,脐孔切开10mm切口,即可完成手术,利用本实用新型,手术操作简单,能完成95%以上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疼痛轻,无明显疤痕,本实用新型可以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操作更加便捷,而且能减小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2、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也可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妇科囊肿切除等手术中腹壁牵引及缝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缝线、2第一缝合针、3第二缝合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腹腔镜胆囊切除腹壁牵引缝合器,包括一根兼做牵引线的可吸收缝线1,其缝线1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缝合针2、第二缝合针3,第一缝合针2为弯形或半弯形的三角或圆针,以便于手术结束时缝合切口;第二缝合针3为直形或微弯形缝合针。缝线1长度为30-80cm。第一缝合针2长度为1.5-3.5cm;第二缝合针3长度为3-6cm。
下面通过使用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在完成脐孔10mm穿刺鞘;剑突下、右上腹肋缘下5mm穿刺鞘植入后,将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缝合针3经腹壁在靠近胆囊部位直接刺入腹腔,缝合胆囊颈部后再由腹壁穿出体外,牵拉缝合线即可达到良好的牵引暴露胆囊三角的效果;再由操作孔分离胆囊管、胆囊动脉,采用腔内打结技术,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切除胆囊后,将靠近上述第二缝合针3端剪断缝合线,将缝合线拉出体外;再将胆囊放置标本袋由脐孔取出。脐孔切口直接用第一缝合针2缝合,剑突下右上腹切口一般无需缝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冷登波,未经冷登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36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