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减震、减振桥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013646.X 申请日: 2012-01-13
公开(公告)号: CN202500086U 公开(公告)日: 2012-10-24
发明(设计)人: 邢晨曦;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主分类号: E01D19/14 分类号: E01D19/14
代理公司: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柏尚春
地址: 210096***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绿色 减震 减振桥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减震(振)作用的绿色减震、减振桥塔,特别适合在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等大型桥梁中采用,以绿色环保手段来减小桥塔结构在地震、风、车辆等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背景技术

地震、风灾都是常见的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近年来,地震灾害不断发生,我国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2010年玉树青海地震造成2698人死亡。其中,土木工程结构的损坏和倒塌是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全球气候近年来也变化较大,台风、飓风等显得更加猖獗,风灾损失也每年递增。 

我国当前正处于土木工程建设蓬勃发展的阶段,桥梁结构从跨江逐渐向跨海发展,大量特大跨径缆索支承桥梁(包括斜拉桥和悬索桥)结构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是桥塔的高度也越来越高。例如2005年建成通车的润扬悬索桥桥塔为210米,2008年建成通车的苏通斜拉桥的桥塔已经达到306米。随着桥塔高度的进一步增大,其抗风、抗震设计不容忽视。现有的大跨度桥梁的桥塔已有一部分考虑了抗震的需求,比如日本的明石海峡大桥,在桥塔内部安装了MTMD以减小桥塔的振动响应,但由于该桥中的TMD对施工的要求比较高,因而未能得到推广应用。桥梁结构是生命线工程,大跨径桥梁结构更是国家重点投资的工程,而桥塔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构件之一,因此大跨度桥梁桥塔结构的减震(振)设计至关重要。 

结构振动控制是国内外工程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结构被动控制是国内外研究最早应用最多的一种振动控制方式,目前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调谐质量阻尼器(Toned Mass Dampers, 简称TMD)是最为常用的类型之一,它利用主结构受激振而振动时,子结构产生的一个与主结构振动方向相反的惯性力来使主结构的反应衰减并受到控制。调谐液体阻尼器(Toned Liquid Dampers, 简称TLD)也被经常用于高耸结构的振动控制当中,它利用固定水箱中的液体在晃动过程中产生的动侧力来提供减振作用。 

为了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家发展战略政策,绿色环保的土木结构势必会成为日后结构设计的热点和主流。绿色结构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减轻减市污染,为人类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但是相关绿色环保思想在大型桥梁结构桥塔中的应用尚未开展,用于桥塔的减震(振) 控制还远未涉及。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在实施桥塔减震(振)的同时实现绿色建筑构思的减震、减振桥塔。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绿色减震、减振桥塔包括常规桥塔、调谐质量阻尼器系统和调谐液体阻尼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绿色减震、减振桥塔,包括常规桥塔、调谐质量阻尼器系统和调谐液体阻尼器系统,所述常规桥塔包括两侧的立柱和立柱之间的横梁;所述调谐质量阻尼器系统包括植物容纳箱和安装在底板上的橡胶隔震垫,所述橡胶隔震垫上部与植物容纳箱通过钢板连接,所述底板通过竖向减震螺栓与横梁地面连接;所述调谐液体阻尼器系统包括固定在塔顶的水箱。 

调谐质量阻尼器系统包括上部的植物容纳箱部分、下部的隔震橡胶垫部分以及连接装置。其中,植物容纳箱为上部开口的箱型结构,上面培育植物,植物下面放置质量较大的鹅卵石、沙子、泥土等,保证有一定的质量。 

调谐液体阻尼器系统包括放置在塔顶上的水箱,通常的个数通常为1~2个,用于浇灌植物。水箱内部装水的体积为水箱容积的2/3左右,以保证较优的减震(振)能力。水箱系统构成了调频液体阻尼器,水箱上也可以覆盖植物。 

植物容纳箱下部的隔震垫可以选用阻力大、耗能性能较好的橡胶,隔震垫上部与植物容纳箱通过钢顶板连接。隔震橡胶垫下部通过竖向减震螺栓和地面连接。竖向减震螺栓由螺栓头以及橡胶圈组成,提供水平面内的约束,使得上部的植物容纳箱和水箱能够提供纵向、横向和扭转的减震(振)作用;竖向自由,不仅可以避免竖向地震下隔震垫的受拉破坏,还可以压缩耗能以减小底板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植物容纳箱和隔震橡胶垫共同组成一个TMD系统,水箱系统构成一个TLD系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36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