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冷热水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4730.3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6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梅;高照帅;孟凡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45F3/16 | 分类号: | A45F3/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冷热 水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冷热水杯。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出现过一些使用半导体制冷器制成的“电子制冷杯”,应用珀尔帖效应原理,通过吸热、放热现象形成的冷端和热端制作的“电子制冷杯”,可以根据人们需要对杯体制冷或加热,满足人们对饮用水温度的需要。
然而,现有“电子制冷杯”必须借助于室内、车内等场所的外接电源才能工作,这就使得其应用范围减小,特别不适用于无电源的户外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冷热水杯,将太阳能电池板吸收的能量补充给蓄电池,进而为半导体制冷器提供电能,即使在无电源的户外作业时,仍能对杯内液体制冷或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冷热水杯,包括杯盖、杯体,杯体内部设有对杯体制冷/加热的半导体制冷器、为半导体制冷器提供电能的蓄电池,特征在于:所述杯体外侧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连接、且为蓄电池充电。
进一步,上述半导体制冷器为环形结构。
进一步,上述杯体包括外杯体、中杯体与内杯体,太阳能电池板贴紧在外杯体上;外杯体与中杯体之间设置有导热孔;上述半导体制冷器位于中杯体与内杯体之间,且与中杯体、内杯体贴紧;中杯体与内杯体之间的其余空隙由绝缘材料填充。
进一步,上述中杯体为导热材料制成的。
进一步,上述杯体上设置有控制半导体制冷器工作的双刀双掷开关。
进一步,上述蓄电池位于杯体底部,与杯体为拆分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新型冷热水杯中太阳能电池板吸收的能量,传递给蓄电池,从而为半导体制冷器提供电能,克服了传统电子制冷杯单纯依赖室内、车内等外接电源的不足,能广泛用于户外作业;新型冷热水杯,在双刀双掷开关的作用下,能够控制半导体冷热器对杯体的制冷/加热过程,方便人们的使用;中杯体采用导热材料,增加了杯体的导热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新型冷热水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半导体制冷器的工作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新型水杯,包括杯盖1、杯体2,所述杯体包括外杯体20、中杯体21与内杯体22,外杯体上紧贴有太阳能电池板3,外杯体与中杯体之间设置有导热孔4;所述中杯体与内杯体之间设置有环形结构的半导体制冷器5,该半导体制冷器外端面与中杯体贴紧,内端面与内杯体贴紧;中杯体21为导热材料制成的,便于内杯体22内部热量的吸收与释放;中杯体与内杯体之间的其余空隙则由绝缘材料6填充。
杯体2内部设置有为半导体制冷器5提供电能的蓄电池7,该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3电连接。杯体上设置有控制该半导体制冷器工作的双刀双掷开关8,当双刀双掷开关接触A端触点时,半导体制冷器吸收内杯体内部液体热量,并将该热量透过导热孔传递到空气中,达到制冷的目的;当双刀双掷开关接触B端触点时,半导体制冷器从外界吸收热量,通过导热孔将热量传递给内杯体内部液体,达到加热的目的。
作为优选的,蓄电池7位于杯体2底部,与杯体为拆分式连接。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4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学生课堂用伸缩式移动书架
- 下一篇:有自行闪光装置的发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