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制冷压缩机及其中间补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5325.3 | 申请日: | 2012-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1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治平;钟瑞兴;谢蓉;蒋楠;蒋彩云;傅鹏;闫秀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7/12 | 分类号: | F04D17/12;F04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制冷 压缩机 及其 中间 补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压缩机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级制冷压缩机及其中间补气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制冷压缩机(特别是离心制冷压缩机)为了达到较高的压比,通常采用两级以上的叶轮。进一步,为了提高循环效率,通常采用带经济器的循环方式。在循环中,制冷剂的压缩过程被分成两个阶段进行(以两级叶轮为例):首先,来自蒸发器的低压制冷剂蒸汽通过第一级叶轮压缩到中间压力;然后,蒸汽被从经济器闪发得到低温制冷剂蒸汽冷却,然后进入下一级叶轮中进行进一步压缩直至达到冷凝压力,最后排入冷凝器。在现有技术中的循环方式中,通常是将闪发得到低温制冷剂蒸汽直接引入主要流道以对高温制冷剂蒸汽进行冷却,但这样会对该下一级叶轮入口的气流均匀性造成不利影响,引起该下一级叶轮内部的流动不均匀现象,容易发生喘振,且会造成压缩机效率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级制冷压缩机及其中间补气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多级制冷压缩机的次级叶轮内部的制冷剂蒸汽流动不均匀现象及压缩机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级制冷压缩机的中间补气结构,包括:补气机构,补气机构包括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混合腔;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分别与混合腔的第一端连通;第一进气通道与多级制冷压缩机的经济器连接;第二进气通道与多级制冷压缩机的一个叶轮的出口连接,混合腔的第二端与该一个叶轮的下一级叶轮的进口连接;第一进气通道与混合腔之间的气流入射夹角为30~90°。
进一步地,补气机构设置在该一个叶轮与下一级叶轮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地,补气机构包括回流器和与回流器相配合的环形的嵌入部;在回流器与嵌入部之间形成间隙,第二进气通道和混合腔依次形成在间隙内。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通道设置在嵌入部上。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通道是环状的。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通道的截面面积沿朝向混合腔的方向递减。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通道的出口部具有环状间隙,第一进气通道与混合腔通过环状间隙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通道的内壁为流线型,第一进气通道包括一个沿直线延伸的入口部、一个沿曲线延伸的出口部以及一个连接入口部和出口部的弯折部。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通道与经济器通过管路连接,在管路上设置有调节阀。
进一步地,气流入射夹角为60~7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级制冷压缩机,其包括多级叶轮,在至少一处相邻的两级叶轮之间设置有上述的中间补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补气流道设计将经济器中闪发得来的低温制冷剂蒸汽与来自某一级叶轮的高温制冷剂蒸汽充分混合均匀,从而降低了进入该某一级叶轮的下一级叶轮的进气温度,并提高了压缩机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经济器;2、调节阀;3、下一级叶轮;4、补气机构;5、叶轮;41、嵌入部;42、回流器;43、第二进气通道;44、混合腔;46、间隙;411、第一壁;412、第二壁;413、第一进气通道;414、出口部;415、入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5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