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对称正规混模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5865.1 | 申请日: | 2012-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3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殷实;梁基富;刘勇彬;王飞;梁国春;宋永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贝孚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1/208 |
代理公司: | 总装工程兵科研一所专利服务中心 32002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正规 滤波器 | ||
1. 非对称正规混模滤波器,包括本体(10)和盖板,与盖板相邻的本体(10)一面上有第一圆腔(4)、第二圆腔(6)、第三圆腔(7)、第四圆腔(11)和第五圆腔(12),第一圆腔(4)、第二圆腔(6)、第三圆腔(7)、第四圆腔(11)和第五圆腔(12)内均有谐振子(8);本体(10)壁上有输入端(2)和输出端(1),该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圆腔(4)和第五圆腔(12)内的谐振子(8)相连;所述第一圆腔(4)、第二圆腔(6)、第三圆腔(7)依次处在第一直线上,第五圆腔(12)和第四圆腔(11)依次处在第二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平行,且第四圆腔(11)与第三圆腔(7)、第二圆腔(6)间呈三角形布置,第五圆腔(12)与第二圆腔(6)、第一圆腔(4)间呈三角形布置;第一圆腔(4)、第二圆腔(6)、第三圆腔(7)、第四圆腔(11)和第五圆腔(12)间的径向连线上均有耦合窗口(5),使得第一圆腔(4)与第二圆腔(6)径向连线上的耦合窗口(5)、第二圆腔(6)与第三圆腔(7)径向连线上的耦合窗口(5)、第三圆腔(7)与第四圆腔(11)径向连线上的耦合窗口(5)、第四圆腔(11)与第五圆腔(12)径向连线上的耦合窗口(5)均为相邻耦合窗口,第四圆腔(11)与第二圆腔(6)径向连线上的耦合窗口(5)、第五圆腔(12)与第二圆腔(6)径向连线上的耦合窗口(5)和第五圆腔(12)与第一圆腔(4)径向连线上的耦合窗口(5)均为非相邻耦合窗口;其特征在于第一圆腔(4)、第二圆腔(6)、第四圆腔(11)和第五圆腔(12)内的谐振子(8)是金属同轴谐振子,第三圆腔(7)内的谐振子(8)是介质加载谐振子,所述金属同轴谐振子和介质加载谐振子均为圆柱形,且金属同轴谐振子呈竖向布置,介质加载谐振子呈横向布置,使得金属同轴谐振子与介质加载谐振子的轴向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正规混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同轴谐振子是铜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正规混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同轴谐振子含有铝柱,铝柱外面镀有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正规混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同轴谐振子是外表面镀有银层的不锈钢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称正规混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加载谐振子是陶瓷短柱,陶瓷短柱的轴向中心线与第二圆腔、第四圆腔的径向连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对称正规混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短柱的一端借助支座(9)固定在第三圆腔(7)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对称正规混模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9)是圆管,圆管一端与陶瓷短柱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三圆腔(7)的腔壁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贝孚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贝孚德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58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率器件的功率循环系统
- 下一篇:横机机头箱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