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环境模拟试验的空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5967.3 | 申请日: | 201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83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梁坤峰;朱万鹏;高春艳;齐晶晶;黄彩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1/00 | 分类号: | B01L1/00;B01L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环境模拟 试验 空气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流量等参数可调节的干燥气体供气系统。
背景技术
环境模拟实验系统,人工气候室,环境试验舱以及综合试验室等均为一类为不同的装置和设备提供模拟真实工作状况的试验环境系统。这些试验环境系统都需要进行处理的空气,而且对于空气的各种具体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流量以及洁净度等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现有技术中还没有温度、流量和压力均可精确调节的供气系统。
通常使用的试验系统对于温度、湿度、压力和流量的同时调节基本没有,该系统是基于特殊的用途提出的,由于系统的空气湿度调节是对全部气体,而湿度调节之后,空气流量、压力的变化会耦合到温度的波动上,因此后期的温度、流量和压力调节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
现有的空调系统的温度和湿度一般都是一起调节,这样必需设置冷凝水回收装置,空调系统的空气压力不需要调节,流量的调节也达不到精确的程度。此外,目前工业系统中的空气处理系统,其制冷的方式都是采用空气膨胀制冷。空气膨胀制冷系统虽然能节省一部分功,但是其制备的空气温度一般都在零下40,甚至更低,这种系统在低温时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其噪音较大,一般远离工业供气现场,但是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处理好的空气要输送,这又不可避免的带来空气温度压力的波动,难以实现温度的压力的精确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度、流量等参数可精确调节的干燥空气供气系统,用于为模拟试验环境提供符合要求的空气。下文中所述气体包括空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方案是:一种用于环境模拟试验的空气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湿度调节单元和温度调节单元;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依次设置的制冷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制冷管路和用于对制冷管路进行降温、用于将气体冷却的制冷装置;加热单元包括加热管路和用于对加热管路进行升温、将气体加热至需要温度的加热装置;制冷管路与加热管路串联。
所述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压力处理单元,压力处理单元包括在温度调节单元之前的一级减压阀和在温度调节单元之后的二级减压阀。
所述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流量调节单元,流量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温度调节单元之前管路上的第一电动三通调节阀和设置在温度调节单元之后管路上的第二电动三通调节阀;所述第一电动三通调节阀的一个出口用于泄流,另一个出口连接温度调节单元入口,所述第二电动三通调节阀的一个出口用于泄流,另一个出口通过出口调节阀组分别连接至少两个供气管路。
所述制冷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制冷机组,两级以上的制冷机组串联设置;加热装置为一个电加热器。
所述空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现场控制柜,现场控制柜中设有用于测量气体管路中温度、压力和流量,并且输出控制所述湿度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和流量调节单元中执行设备的计算机测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串联的制冷单元与加热单元,根据需要启动制冷和/或加热,实现空气温度的精确调节;系统简单,调节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思路,先调节湿度,然后调节温度;由于湿度优先调节,后期制冷时空气中无结露现象,制冷的蒸发换热器始终处于干工况,不需要在单独设置冷凝水排放装置。
温度调节采用制冷和加热方式,每一级制冷的空气温度固定,温度的调节是通过控制电加热的功率来实现;压力的精确调节是由温度调节前后两个调压阀控制,一级调压阀采用手动调压阀粗调,二级调压阀采用电动调压阀精调。
本实用新型采用流量分级输送的方式,可以设置两级或多级,主要取决于每一级供气流量范围,这么做是因为流量计的有效测量范围是有限的,流量的分级输送,主要由所测量管路的流量计的有效测量范围决定。
流量的精确控制是由温度调节前后两个电动三通阀放气量的间接测量控制,放气的时候加上消音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温度调节单元控制结构图;
图3是压力调节控制结构图;
图4是流量调节单元控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5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无泄漏低吸泵
- 下一篇:安全控制模块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