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ABS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7425.X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1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武明;张庚昊;孟香;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bs 固定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ABS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车辆配备ABS系统,都需要设计ABS固定支架来保证ABS的安装精度,其中动刚度、强度是其设计的两个主要参数,需要保证ABS在各种工况下均能正常工作。目前的ABS固定支架,一般采用上下支架的设计模式,来保证ABS的安装精度和支架强度,达到保证ABS性能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一种汽车ABS安装支架【专利号:CN200910190987.7,公告号:CN101665100】,其支架包括ABS执行机构定位面和支架安装面和ABS执行机构安装面。在所述定位面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架安装面上有安装孔;所述支架纵梁安装面连接于ABS执行机构定位面的左、右两侧并向下呈L延伸然后向外伸出,呈L形,与ABS执行机构定位面形成近似“几”字形结构。所述ABS执行机构安装面分别竖直向上连接于ABS执行机构定位面右侧的两边;在所述ABS执行机构安装面上端分别设有开口向上的安装槽。与现有技术中ABS执行机构定位面、ABS执行机构安装面和ABS支架纵梁安装面围绕ABS执行机构支撑面的前、后、右侧向上延伸,形成三面封闭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但是这种安装支架由一板材拉伸出“几”字形结构,易变形,在强度上有所欠缺,而且如果安装环境改变,就得更换整个支架来适应相应的车体,适用性较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强度的ABS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ABS固定支架,包括具有翻边一、翻边二和底座的ABS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一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的翻边二或底座上固连有安装件,所述的安装件上设有安装孔。
安装件与ABS安装座并非一体式结构,在底座或翻边二上固连安装件。在选择好跟车体相匹配的安装件后再与ABS安装件固连,适用性较好;同时,安装件与ABS安装座的固连可有效提高ABS底座或翻边二的动态刚度性能。
在上述的ABS固定支架中,所述的安装件包括焊接在底座上且呈L形的支架一和焊接在翻边二上的支架二,所述的支架一和支架二上均设有安装孔。呈L形支架一的一边与底座焊接,增加了底座的强度,通过安装孔使得ABS安装座能固定在车体上。支架二又与翻边焊接在一起,提高了ABS固定支架的整体动刚度和固有频率,可以有效地避免与车体产生共振。
在上述的ABS固定支架中,所述的支架一上具有与车体相匹配的凸台。凸台与车体紧密贴合连接,可以使ABS安装座能稳定地固定在车体上。
在上述的ABS固定支架中,所述的固定孔采用卡口式结构。ABS上设减振垫,采用卡口式结构后,在安装过程中,利用ABS减振垫的变形,将减振垫压入固定孔,可以有效地防止ABS减振垫滑出,达到牢固地固定ABS。
在上述的ABS固定支架中,所述的底座上开设有椭圆形的定位孔。椭圆形的定位孔可以方便ABS准确快速地安装在ABS安装座内,节省装配时间,提高安装效率。
在上述的ABS固定支架中,所述的支架一的两边固连有加强筋。加强筋使得呈L形的支架一的两边不容易发生变形,增强支 架一的牢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ABS固定支架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通过ABS安装座、支架一、支架二的结构设计,各个支架实现不同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ABS固定支架的动态刚度性能和安装强度。
2.支架一上具有与车体相匹配的凸台,使得安装更加稳固。
3.通过ABS安装座的定位孔的特殊结构设计,能够实现ABS减振垫的准确安装,且牢固可靠。
4.固定孔设置成卡口式,可有效地防止ABS减振垫滑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ABS安装座;2、翻边一;3、翻边二;4、底座;5、支架一;6、凸台;7、支架二;8、安装孔;9、定位孔;10、固定孔;1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74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