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7456.5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9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贺远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远龙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空肠 营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是涉及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或胃术后胃瘫的患者,常需要越过上消化道而直接进行空肠内的营养(此时营养管前端距离胃幽门口50cm以上)。常见的鼻空肠营养管是直径5mm、长2.5m的细软管,一端可插入注射器,另一端可将营养液打出。置放鼻空肠营养管时,医生需要先将鼻空肠营养管插入胃内,接着插入胃镜,再将活检钳通过胃镜活检孔道插入胃内,夹住鼻空肠营养管的头端,然后推进胃镜、在直视下将鼻空肠营养管放入十二指肠内。由于胃镜长度有限,不能将鼻空肠营养管前端直接插入空肠内,还需要多次用活检钳夹住营养管逐渐向前送,才有可能将其送达合适的位置。
传统的鼻空肠营养管置放入空肠的合适位置较为困难,且难以准确评估进入空肠的深度,给临床应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传统的鼻空肠营养管进行改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结构简单,置放容易。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其特征是:在管体的前部间隔设置若干根牵引绳。
进一步地,所述的管体前部是指由管头起延伸50-60厘米区段,所述 的牵引绳间隔10厘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牵引绳长度为1.5-3.5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的牵引绳尾部设有绳结。
进一步地,所述的牵引绳为环状绳圈。
进一步地,所述的牵引绳的颜色各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体的前部间隔设置牵引绳,有利于活检钳抓住细线将鼻空肠营养管向前置送,而且通过对牵引绳定距设置,方便医务人员对管体置入深度进行评估,大大方便了临床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包括管体1,其结构特点是:在管体1的前部间隔设置6跟根牵引绳(20,21,22,23,24,25)。本实施例管体前部是指由管头起延伸50-60厘米区段,牵引绳(20,21,22,23,24,25)长度为1.5-3.5厘米,优选为2厘米,间隔10厘米设置,并且每根牵引绳设置成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分距离,对于本实施例,距管头10cm处的牵引绳20为黑色、20cm处的牵引绳21为白色、30cm处的牵引绳22为黄色、40cm处的牵引绳23为蓝色、50cm处的牵引绳24为红色、60cm处的牵引绳25为绿色。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胃镜察看牵引绳的 颜色,例如活检钳夹持的牵引绳为黄色时,则表明空肠营养管伸出胃镜活检孔道大约30厘米。当活检钳夹持的牵引绳为绿色时,表明空肠营养管已经只送到位,即到达十二指肠。作为优选实施例,牵引绳的尾部设有绳结,这样方便活检钳夹紧和施力牵引。
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的鼻空肠营养管的另一方案,包括管体1,其结构特点是:在管体1的前部间隔设置6跟根牵引绳(20`,21`,22`,23`,24`,25`)。本实施例管体前部是指由管头10起延伸50-60厘米区段,牵引绳(20`,21`,22`,23`,24`,25`)为环状绳圈,长度优选为2厘米,间隔10厘米设置,并且每根牵引绳设置成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分距离,对于本实施例,距管头10cm处的牵引绳20`为黑色、20cm处的牵引绳21`为白色、30cm处的牵引绳22`为黄色、40cm处的牵引绳23`为蓝色、50cm处的牵引绳24`为红色、60cm处的牵引绳25`为绿色。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胃镜察看牵引绳的颜色,例如活检钳夹持的牵引绳为黄色时,则表明空肠营养管伸出胃镜活检孔道大约30厘米。当活检钳夹持的牵引绳为绿色时,表明空肠营养管已经只送到位,即到达十二指肠。本实施例的牵引绳为环状绳圈,活检钳可以卡拽牵引也可以夹紧牵引,方便医务人员操作。
以上所揭示的内容,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所有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所能达成的效果等效或均等的内容,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完成的简易修改、修饰、改良或变化,都应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主张的专利权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远龙,未经贺远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74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