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省力收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7711.6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8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金月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月梅 |
主分类号: | A63B23/02 | 分类号: | A63B23/02;A63B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321403 浙江省丽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省力 收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材,尤其是一种用于收腹的超省力收腹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身体的整体素质却不断下降,为了适应日渐减少的运动场地及时间,愈来愈多的人会利用室内的运动健身器材来进行运动维护身体的健康。为了满足室内健身的要求,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层出不穷,不断推向市场。但目前市场的健身器材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主要以多功能健身器材为主,其缺点是体积大、价格昂贵,一般在运动健身场所才会配备,普通家庭根本无法普及使用,而且主要针对使用者的手部及腿部进行运动锻练,用于锻炼腰部和腹部力量的简易健身器材不多;针对现代人目前长时间处于坐姿现态,腰部及腹部容易屯积脂肪,若不能适时地进行针对性锻练,很容易会因过于肥胖而影响其身体健康。
对于目前的收腹机,其结构包括底座、座垫、靠背架、扶手,其中扶手固定在底座上,这样在使用收腹机时做后仰运动时,对于一些手臂比较短的人群,这样导致手臂不够长,限制后仰的幅度,从而明显地降低了收腹的效果;而且目前收腹机上的靠背架呈向背后凸出的弧形结构或者是直线结构的,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做后仰运动时会比较吃力,从而很快消耗完使用者的体力,无力再运动,而且在运动时使用者的身体没有完全舒展开,导致收腹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超省力收腹机,其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时非常省力,但是收腹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超省力收腹机,包括基座、坐垫、靠背架、扶手,坐垫固定在机座的上表面,靠背架轴接在机座的后部,靠背架的后背轴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滑动座,该滑动座与机座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接,扶手固定在靠背架底部的两侧。这样将扶手固定在靠背架上,在靠背架转动时,扶手跟着靠背架转动,使用者可随意控制后仰的幅度,使用省力,适用于各种人群,而且收腹效果良好。
靠背架为向正面凸出的弧形结构。这样使用者平躺在靠背架上,身体完全舒展开,对于收腹效果更加明显。
靠背架的顶端设有头枕,头枕滑动连接在靠背架上,并在靠背架上设固定头枕的定位件。这样可调节头枕的高度,使靠背架的高度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人群。
滑动座的两端设有轮子。使滑动座滑动更加灵活,从而对于收腹使用更加省力。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更加省力,对于靠背架采用凸出的弧形结构,使收腹效果更加明显,结构设计合理,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人群,有利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靠背架后仰时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基座1,坐垫2,靠背架3,扶手4,连杆5,滑动座6,轮子7,弹簧8,头枕9,定位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这种超省力收腹机,包括基座1、坐垫2、靠背架3、扶手4,坐垫2固定在机座1的上表面,靠背架3轴接在机座1的后部,靠背架3的后背轴接有连杆5,连杆5的另一端连接在滑动座6,该滑动座6与机座1之间通过弹簧8相连接,扶手4固定在靠背架3底部的两侧。靠背架3为向正面凸出的弧形结构。靠背架3的顶端设有头枕9,头枕9滑动连接在靠背架3上,并在靠背架3上设固定头枕9的定位件10。滑动座3的两端设有轮子7。
使用时,使用者坐在座垫2上,靠在靠背架3上,推动靠背架3向后仰,又重新坐起来,这样循环运动,而本结构转动灵活,推动靠背架3非常省力,而在运动时腹部不停地展开收缩,从而使腹部起到收腹的作用,而且收腹效果良好,使用省力。对于靠背架3采用凸出的弧形结构,使收腹效果更加明显,结构设计合理,适用于不同高度的人群,有利于广泛推广。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月梅,未经金月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77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