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有筒壁加热装置的防腐烟囱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7812.3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1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常熹钰;郑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熹钰 |
主分类号: | E04H12/28 | 分类号: | E04H12/28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加热 装置 防腐 烟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脱硫湿烟气烟囱,是一种不产生水渍,外筒和内套不发生腐蚀的新型烟囱。
背景技术
湿法脱硫之后烟气含水量增加,温度降低,含酸的冷凝水是造成烟囱内衬腐蚀,以及含酸水通过内衬渗入外筒造成结构不安全隐患的根本因素。面对这一问题,目前尚没有找到根治的办法。较好的一种技术途径是在脱硫后加换热器(GGH),提高烟温使其在酸露之上,防止冷凝发生。这一技术虽然抓住了烟囱发生腐蚀的主要矛盾,但GGH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1.加温一般为80℃,尚不足以制止烟气结露现象,烟囱腐蚀还时有发生;
2.GGH装备投资大,烟气流经时的压头损失大,运行成本高。换热元件须定期清理和更换,维修成本也很高。
3.造成烟囱腐蚀的只是贴筒壁流动的那小部分湿烟气,配置的GGH却对全部高达每小时数百万立方米的烟气加热显然很不合理,很不经济,技术理念落后。
因此,寻求新的技术途径,解决目前大量湿烟气烟囱出现的腐蚀问题,根治烟囱运行的安全隐患是一个十分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工程实际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湿烟气烟囱腐蚀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工程现实,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设有筒壁加热装置的防腐烟囱,该防腐烟囱通过设置筒壁加热装置,可以彻底解决内筒和外筒被湿烟气腐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设有筒壁加热装置的防腐烟囱,包括外筒和内筒,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设有至少一组热传输管,该热传输管的进烟口通过管道与脱硫之前的热烟气烟道相连,该热传输管的出烟口通过管道与脱硫之前的热烟气烟道相连,形成循环回路。
本实用新型利用湿法脱硫前的高温热烟气,通过引风机将高温热烟气引入到热传输管中,将外筒和内筒之间的夹层加热,同时将外筒和内筒筒壁加热,充分的热交换提升了烟囱内套的温度,消除了湿烟气结露的基本条件,防止了内衬的腐蚀破坏。即使有少量的烟气进入外筒和内筒之间的夹层,由于夹层温度也足够高,少量的湿烟气被气化,不构成对外筒和内筒的腐蚀破坏。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传输管上设有引风机和截止阀,所述截止阀用于执行热烟气的开启、关闭以及烟囱左右热烟气烟道的供热切换等功能。具体结构为:所述脱硫前的热烟气由烟道通过管道与所述热传输管的进烟口相连通。所述热传输管的进烟口与出烟口均设置在烟囱的烟道口入口附近,所述附近可以是烟道口入口上方,且距离烟道口上缘0.8m~1.5m处。所述热传输管的出烟口经由引风机和截止阀与管道与脱硫前的热烟气烟道相连接。
所述热传输管进烟口和出烟口均设置在外筒的烟道口附近。
所述内筒优选为钢板内衬,进一步地,所述钢板内衬与外筒之间设有保温隔热层,所述热传输管设置在该保温隔热层与钢板内衬之间的间隙中。
所述内筒也可以为砖砌体防腐内衬,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热传输管设置在该间隙中,所述外筒内壁表面设有保温隔热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根据烟囱运行工况,所述热传输管优选为1-10组,更优选为两组、三组或四组,为了增强热烟气对筒壁的传热效果,所述热传输管上设有强化热交换的辐射散热板/片和涂层。
为了提高热传输管路对筒壁的加热效果,所述热传输管道从烟道口上缘延伸至烟囱顶部,然后返回构成完整的回路系统,形成对内筒大范围高效率加热。
为了防止和弱化内筒内的含酸烟气贴壁流动,所述内筒的内壁上设有内膛螺旋线。
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利用脱硫前的高温烟气热源,由驱动与控制装置,通过管路传输至烟囱内外筒之间的间隙中,大幅度提高间隙空间和内衬温度,防止了结露产生,从根本上解除了造成烟囱内衬腐蚀的关键因素,从而不发生腐蚀。
即使在发生湿烟气进入烟囱内外筒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由于间隙空间已被加热到相当的温度,进入其中的湿烟气不会结露,也不会渗过外筒形成水渍,造成外套腐蚀破坏。加热的间隙空气夹层构成了外筒不被渗水和腐蚀的有效防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的热源取自锅炉燃烧后的高温烟气,不添加新的装备,装置构成简单,总体造价低。动力消耗只是维持管路中热烟气低速流动,运行成本很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熹钰,未经常熹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78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子门锁的电能感应离合器
- 下一篇:轨道翻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