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氧化锆陶瓷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7885.2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2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冯斌;刘桔英;王保荣;周耀;王珠平;庞日铨;何文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金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B3/00 | 分类号: | B26B3/00;B26B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颜希文 |
地址: | 52803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锆 陶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陶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氧化锆陶瓷刀。
背景技术
氧化锆陶瓷刀硬度是金属刀的60倍,耐腐蚀,耐磨损,永不生锈,且不与食物发生任何化学反应,能保持食物原色、原味,健康环保,高雅美观,档次高,投放到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现有的氧化锆陶瓷刀的刀身多为亚光效果,档次低,无法满足高档次、重美观的生活用刀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氧化锆陶瓷刀。刀身呈镜面,使切削食物时更为快速,不粘食物,既高雅又美观,满足了高档次生活用刀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氧化锆陶瓷刀,包括氧化锆陶瓷刀身和刀柄,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的表面抛光成镜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表面的粗糙度为0.2-3 u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刀柄为塑料刀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刀柄与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粘结相连。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刀柄上设有防滑花纹。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的刀刃为线形刀刃。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的刀刃为锯齿形刀刃。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的刀刃为波浪形刀刃。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氧化锆陶瓷刀是氧化锆陶瓷刀具和精密机械加工的完美结合,包括刀身和刀柄。刀身抛光成为镜面,使切削食物时更为快速,不粘食物,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而且既高雅又美观,满足了高档次生活用刀的要求。刀身及刀刃有各种形状,适应切削各种物料时的应用。刀柄上有防滑花纹,使用时能避免因把持不牢而导致的意外。
此外,本实用新型氧化锆陶瓷刀,硬度高,耐磨损,永不生锈,不与食物发生任何化学反应,能保持食品的原色、原味,健康环保,高雅美观,且不粘食物,能够满足高端生活的用刀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氧化锆陶瓷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氧化锆陶瓷刀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氧化锆陶瓷刀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氧化锆陶瓷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包括氧化锆陶瓷刀身1和刀柄2,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1的表面抛光成镜面3。
优选地,镜面3为超洁镜面。
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1表面的粗糙度为为0.2-3 um。
优选地,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1表面的粗糙度为0.5-1 um。
所述刀柄2为塑料刀柄。
所述刀柄2与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1粘结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刀柄2为塑料制成,利用塑料的热塑性,粘结于陶瓷刀身1上。
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1的刀刃为线形刀刃。
所述线形包括曲线、直线或弧线。
优选地,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1的刀刃为曲线形刀刃。
图1所示的氧化锆陶瓷刀刀身1的刀刃为曲线形刀刃11,一般作为餐刀、水果刀来使用。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包括氧化锆陶瓷刀身1和刀柄2,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1的表面抛光成镜面3。
优选地,镜面3为超洁镜面。
与图1所示氧化锆陶瓷刀不同的是,图2所示的氧化锆陶瓷刀刀身1的刀刃为直线形刀刃12,一般作为菜刀、厨房刀来使用。
更优地,所述刀柄2上设有防滑花纹4。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包括氧化锆陶瓷刀身1和刀柄2,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1的表面抛光成镜面3。
优选地,镜面3为超洁镜面。
与图1、图2所示氧化锆陶瓷刀不同的是,图3所示的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1的刀刃为锯齿形刀刃13,一般作为厨房刀、剪刀、水果刀、理发刀来使用。
更优地,所述刀柄2上设有防滑花纹4。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包括氧化锆陶瓷刀身1和刀柄2,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1的表面抛光成镜面3。
优选地,镜面3为超洁镜面。
与图1、图2、图3所示氧化锆陶瓷刀不同的是,图4所示的所述氧化锆陶瓷刀身1的刀刃为波浪形刀刃14,一般作为厨房刀、剪刀、水果刀、理发刀来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金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金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78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模块
- 下一篇:光子晶体波导TE-偏振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