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旋式聚合物脱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8208.2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6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席青;费长书;温作杨;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10 | 分类号: | D01D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3252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旋式 聚合物 脱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合物生产过程中的脱泡装置。
背景技术:
聚合物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混合、搅拌,使得物料之间得以充分反应,但是此时聚合物中产生很多气泡,气泡的存在会影响聚合物整体的稳定性,同时会给后续的加工工艺造成问题,如氨纶在生产过程中会断丝等等。
传统氨纶脱泡装置包括锥形筒,上端设有进液口,进液口连着环形分流装置,底端设有出液口。生产时,聚合物溶液可以从进口流入环形分流装置,再通过环形分流装置各出口沿着锥形桶内壁流向筒底,同时守着桶内负压作用,聚合物中的气泡从聚合物中逸出,从而到达脱泡的目的。
但是传统的脱泡装置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产量需求。随着产量的提高,大量
聚合物溶液需要连续脱泡,锥形筒壁面积有限,很容易出现溶液脱泡效果降低,如在氨纶生产过程中,轻则影响产品的品质,重则在生产过程中导致大量断丝问题。虽然有些生产商通过增大脱泡装置内部的脱泡面积,来达到提高脱泡效果,但是设计较为复杂,不实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增加过液面积,提高脱泡效果,满足产量提高需求的涡旋式聚合物脱泡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一种涡旋式聚合物脱泡装置:它包括锥形罐体,所述的罐体顶部装有压力显示器、视镜口、抽真空连接口、排气口,上部端装有环形进液管道,内部装有涡旋式伞带,下端装有出液口,所述的环形进液管道内设有若干分布均匀的孔。
优选的,所述的环形进液管道(6)内设有若干孔,其所有孔的面积之和须大于进液管道口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的漩涡式伞带是通过固定支座(10)固定在锥形罐体内壁之上的。
优选的,所述的涡旋式伞带宽度L与锥形罐体内径R的关系为1/3R < L<5/6R。
本实用新型的涡旋式聚合物脱泡装置,上方装有环形进液管道,聚合物溶液通过环形管道内部的小孔沿着锥形筒内壁向下流动,到达涡旋式伞带后,便继续沿着伞带旋转向下流动,到达锥形筒底端出口,在此过程中聚合物溶液受负压作用,使得溶液内部的气泡不断溢出,从而达到对溶液进行脱泡的目的。由于该装置不仅可以增大了聚合物溶液在脱泡装置内部的脱泡面积,提高了聚合物溶液的脱泡效果,而且设计简单实用,因此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旋式聚合物脱泡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旋式聚合物脱泡装置中的环形进液管道的剖面示意图;
图3:涡旋式伞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锥形罐体,2-视镜,3-压力显示器,4-脱泡接口,5-排空口,6-环形进液管道,7-涡旋式伞带,8-出液口,9-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所示,开启锥形罐体顶部的抽真空阀门,使得罐体内部压力下降,达到0.5kPa时,开启溶液输送泵将聚氨酯溶液输送至环形进液管道,溶液会通过环形进液管道内的小孔,沿着锥形筒内壁向下流动,到达涡旋式伞带后,便继续沿着伞带旋转向下流动,到达锥形筒底端出口,在此过程中聚合物溶液受负压作用,使得溶液内部的气泡不断溢出,此时可以通过罐体顶部视镜口观察溶液脱泡效果。此过程可以根据聚氨酯原液产量,通过调整溶液输送泵开度大小,来控制溶液的脱泡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82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电磁波纱网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多晶硅铸锭炉的进气排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