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体下肢骨牵引治疗用克氏针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18432.1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7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翠娴;林明梅;孙洪芬;李萍;孙晓晨;高巍;李建华;苗瑞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海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60 | 分类号: | A61B17/6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王蕴华 |
地址: | 30035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下肢骨 牵引 治疗 用克氏针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护理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种人体下肢骨牵引治疗用克氏针托架。
背景技术
牵引是骨折治疗中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牵引器械持续牵引的作用与躯体的反作用,使骨折部位得到整复和稳固,从而达到防止肢体短缩,纠正畸形,利于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消除肿胀的目的,也是恢复肢体长度及为手术复位便利的辅助治疗。目前人体下肢骨牵引普遍采用克氏针牵引装置,主要包括穿过下肢骨骼的克氏针,铰接连接在克氏针两端的牵引弓及牵拉牵引弓的牵引绳、滑轮及施力秤砣。操作时,克氏针垂直于骨折肢体纵轴,水平穿过骨骼,牵引方向应与骨折的肢体纵轴方向保持一致,牵引力线与骨折肢体轴线重合,这样使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或关节上,用以对抗肢体肌的痉挛或收缩的力量,达到骨折整复的目的。
但目前在利用克氏针进行牵引治疗中存在以下缺陷:在牵引中,由于患者的习惯性动作下肢向内、外转动,使下肢旋转,引起克氏针歪斜,造成骨折端旋转移位,造成牵引方向与骨折的肢体纵轴方向不一致,直接影响骨折部位正常整复。为防止肢体旋转现象的发生,通常医生、护士都会采取用现场随用物件如矿泉水瓶、卷纸等将克什针一端支撑住,以使克氏针处于水平状态,从而保持牵引力与骨折肢体纵轴方向一致,但这种临时支撑物,既不严谨、规范,也不稳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克什针的稳固定位,无法达到正确有效的牵引效果。而且,治疗现场也很紊乱,床单位不整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人体下肢骨牵引治疗用克氏针托架,使克氏针在牵引过程中获得稳定支撑,保证骨折端无活动,牵引方向与骨折的肢体纵轴方向保持一致,从而达到骨折部位整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体下肢骨牵引治疗用克氏针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支撑杆,所述座体靠近人体的一侧为竖直侧面,垂直于该竖直侧面在座体中部贯穿座体设置一条形凹槽,在所述座体上设置多组垂直于条形凹槽贯穿座体的同轴定位孔,所述多组同轴定位孔位于条形凹槽槽底以上的不同高度,所述支撑杆对应患者肢体高度横穿条形凹槽插入其中一组同轴定位孔中。
所述座体为长方体、正方体、一个侧面为斜面的长方体或一个侧面为斜面的正方体,所述竖直侧面为与所述斜面相对的侧面。
所述座体的材质为木质或塑料,支撑杆的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座体表面设有罩层,座体表面与罩层之间设有海绵层。
所述罩层的材质为棉布、化纤布或皮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可调整支撑杆高度的克氏针托架,通过将克氏针搭放在支撑杆上,确保在牵引过程中,骨折端无活动,牵引方向与骨折的肢体纵轴方向保持一致,克服了下肢旋转使肢体不能保持中立位而影响牵引效果的缺点。同时,保证了床单位的整齐,方便了护理操作,便于护理观察,也体现了医疗设施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装置结构简单实用,适宜批量生产,宜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1座体,11条形凹槽,12罩层,13海绵层,14a、14b一组同轴定位孔,15竖直侧面,16斜面,2支撑杆,3足部,41牵引绳,42牵引弓,43克氏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示出一种人体下肢骨牵引治疗用克氏针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支撑杆2,上述座体1靠近人体的一侧为竖直侧面15,垂直于该竖直侧面在座体中部贯穿座体1设置一条形凹槽11,本例中条形凹槽11为一方形截面通槽。在上述座体1上设置多组垂直于条形凹槽11贯穿座体的同轴定位孔,各组同轴定位孔包括分设在条形凹槽11两侧座体上的同轴定位孔14a、14b,多组同轴定位孔14a、14b位于条形凹槽11槽底以上的不同高度。上述支撑杆2对应患者肢体高度横穿条形凹槽11插入其中一组同轴定位孔14a、14b中。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组同轴定位孔14a、14b。根据一般人体的身高胖瘦状况及骨折部位,座体1的高度为9-11cm,下部的一组同轴定位孔14a、14b距座体底面的高度为2-3cm,两组同轴定位孔间距离为1-3cm。根据需要,如进行高度细调整,可增加同轴定位孔的组数,并缩小同轴定位孔的组间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海河医院,未经天津市海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18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采血及输液固定装置
- 下一篇:新型小儿腰椎穿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