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取向硅钢带水封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0182.5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0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国;李树青;谈培庆;陈凯;李政;李朝阳;周志刚;陈标;刘轶;郁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宝力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2 | 分类号: | C21D9/52;C21D1/62;C21D1/613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26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向 硅钢 水封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取向硅钢带水封冷却装置,属于硅钢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工钢亦称硅钢片,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合金,亦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主要用作各种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铁心。它的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技术严格,国内的生产技术都以专利形式加以保护,视为企业的生命。硅钢片按其含硅量不同可分为低硅和高硅两种,按生产加工工艺可分为热轧和冷轧两种,冷轧又可分晶粒无取向和晶粒取向两种,无取向硅钢片是按照一定生产工艺,形成无取向性变形织构结晶结构的硅钢片,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为:上卷→开卷→夹送→剪切头尾→焊接→入口活套→脱脂→热水清洗→挤干烘干→加热→均热→水冷→循环喷气冷却→挤干烘干→带钢表面涂绝缘层→涂层烘干烧结→空气喷射冷却→出口活套→表面检查(铁损检测预留)→剪切分卷→张力卷取。硅钢带的加热和均热环节在加热炉和均热炉内进行,完成对带钢脱碳退火、晶粒长达、提高磁性及清除应力的工艺处理,经过热处理之后的带钢随后进入到水冷装置进行冷却,现有的水冷装置其密封性能差,硅钢带在冷却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容易发生氧化现象,影响硅钢带的品质,而且由于前段的加热与均热过程是通过燃烧氢气实现的,因此也容易造成氢气溢出而产生爆炸,其安全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取向硅钢带水封冷却装置,其密封性能好,氢气不易向外溢出,安全性能好,而且硅钢带在冷却过程中不易于空气接触,硅钢带的品质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取向硅钢带水封冷却装置,它包括通道,所述通道由相互连接的上座和下座构成,所述上座中间开口,所述开口四周设置水封槽,所述水封槽内扣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与水封槽之间形成水密封,所述顶盖底部固定设置有水箱I,所述水箱I位于上座的开口内,所述水箱I内部横向设置有氮气罐I,所述氮气罐I底部开设有喷气槽I,所述喷气槽I与通道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顶盖顶部沿横向设置有一排氮气进气管I,所述氮气进气管I贯穿顶盖并与水箱I内部的氮气罐I相连通,所述下座顶部固定设置有水箱II,所述水箱II内部横向设置有氮气罐II,所述氮气罐II顶部开设有喷气槽II,所述喷气槽II与通道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下座底部沿横向设置有一排氮气进气管II,所述氮气进气管II贯穿下座并与水箱II内部的氮气罐II相连通。
所述通道前后两端均连接设置有法兰。
所述顶盖顶部设置有四个吊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取向硅钢带水封冷却装置,其密封性较好,前段加热的氢气不易溢出产生爆炸,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性,硅钢带的冷却过程处于氮气保护环境中,硅钢带不易于空气发生接触,保证了硅钢带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取向硅钢带水封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
通道1
上座1.1
底座1.2
顶盖2
水箱I3
氮气罐I4
氮气进气管I5
喷气槽I6
吊耳7
法兰8
水箱II9
氮气进气管II10
氮气罐II11
喷气槽II12
硅钢带13
水封槽1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宝力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宝力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01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激光熔覆表面层的耐火材料制品
- 下一篇:电加热罩式退火炉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