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插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1159.8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6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振声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插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插秧机。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占我国粮食产量的40%,在我国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我国水稻生产机械技术水平的制约,导致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水平很低,尽管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多种水稻生产机械,使得我国水稻生产机械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稻生产机械技术水平仍然很低,机械化水平依然更低,尤其是水稻种植插秧机一直是制约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瓶颈,所以开展有关水稻插秧机理论和技术研究,推出更方便、实用的水稻插秧机,对于提高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市场上的水稻插秧机很多都会技术不成熟的问题,会出现插秧漏苗、损苗、株距与行距控制不均匀以及不能适应大小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稻种植的效率,降低了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实用功能的水稻插秧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设在机架上的电机,设在机架下部的秧箱机构,位于秧箱机构下方的分插机构,以及设在机架两侧下方的移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秧箱机构包括箱体,在箱体的上端安装有穿过箱体的轴传动装置,在轴传动装置的下方位于箱体两侧上安装有一组对称的供给轮,在所述供给轮的下方箱体里侧安装有一组对称的播叉,所述播叉的下方箱体里侧安装有一个漏斗形秧管,所述漏斗形秧管的外面箱体的里侧上安装有两组 对称的分摄轮,所述箱体的下端安装有穿过箱体的传动轴,所述箱体上端的轴传动装置与箱体下端的传动轴连接有传动链条。
所述的分摄轮是一体的橡胶轮,分摄轮含有轮齿。
所述的漏斗形秧管包括管道本体,管道本体的内部焊接有一组对称的弹片,所述漏斗形秧管的下部相对于弹片位置对称设有两个螺纹孔,螺纹孔内连接有螺钉。
所述的传动链条包括链条本体,固定在链条本体两侧的橡胶带,设在橡胶带两侧的搏拔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在插秧时可以有效避免漏苗、损苗、株距与行距控制不均匀以及不能适应大小苗等问题,从而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秧箱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漏斗形秧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传动链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水稻插秧机,包括机架1,设在机架1上的电机,设在机架下部的5个秧箱机构2,位于秧箱机构2下方的5个分插机构3,以及设在机架1两侧下方的两个移动轮4,秧箱机构2包括箱体21,在箱体21的上端安装有穿过箱体的轴传动装置22,在轴传动装置22的下方箱体21两侧上安装有一组对称的供给轮23,在供给轮23的下方箱体21里侧上安装有一组对称的播叉24,播叉24的下方箱体21里侧上安装有一个漏斗形秧管25,漏斗形秧管25的外面箱体21的里侧上安装有两组对称的分摄轮26,箱体21的下端安装有穿过箱体21的传动轴27,箱体21上端的轴传动装置22与箱体21下端的传动 轴27连接有传动链条28。分摄轮26是一体的橡胶轮,分摄轮26有轮齿26-1,带有轮齿26-1的橡胶轮有利于将幼苗往下输送,而且不会对幼苗造成损害。所述的漏斗形秧管25包括管道本体25-1,管道本体内部焊接有一组对称的弹片25-2,所述漏斗形秧管25的下部相对于弹片位置对称设有两个螺纹孔25-3,螺纹孔25-3内连接有螺钉25-4,可以控制弹片25-2相对于管道本体25-1管壁的收缩来控制漏斗形秧管25通道大小。传动链条28包括链条本体28-1,固定在链条本体28-1两侧的橡胶带28-2,设在橡胶带两侧的搏拔片28-3。
电机通电转动带动移动轮4和轴传动装置22旋转,轴传动装置22带动传动链条28运转,橡胶带28-2以及橡胶带上的搏拔片28-3运转,搏拔片28-3拨动分摄轮26、供给轮23和播叉24。当供给轮23将秧苗运到漏斗形秧管25时,播叉24会捏住秧苗的根部,将秧苗引申到漏斗形秧管25内,漏斗形秧管25两侧的分摄轮26旋转将秧苗送入分插机构3,分插机构3将秧苗插入泥土中,同时人扶着机架1使插秧机向前运动完成插播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振声,未经赵振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11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