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栖飞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1771.5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7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陆建收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建收 |
主分类号: | B60F5/02 | 分类号: | B60F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勇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栖 飞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栖车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两栖飞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两栖车只能在陆地和水面行驶,不能潜水,不能飞行并且速度慢等,实用性也不好,现有技术的两栖车,都只能用在地面浅水的地方,而不能适用于深水中进行潜水的功能,不利于操作控制,而且电源采用蓄电池,其缺点是蓄电池动力不够大,不能实现高速行驶,而且在中途断电,对操作造成很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具有潜水功能的两栖飞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两栖飞行车,包括机体,驱动轮和方向轮,机体底部设有升力槽,设在机体前端的进水口与气道连通至机体后端,气道上部设有蜂窝式减阻槽,气道下部设有舱室式气囊,强力风扇设在舱室式气囊与气道之间,机体后端设有螺旋推动器,推动器两侧设有后置式方向舵,后置式方向舵上端表面安装有水平升降翼,方向轮设在后置式方向舵下端两侧。
所述升力槽设有喷气口和升力导流片。
所述机体下端的两侧各设有两条橡胶阻气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能多样化,使用方便,能够较好的操作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两栖飞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栖飞行车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栖飞行车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两栖飞行车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升力槽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中标号所代表的意义为:1为机体,2为后置式方向舵,3为驱动轮,4为螺旋推动器,5为进水或进气口,6为气道,7为蜂窝式减阻槽,8为舱室式气囊,9为强力风扇,10为升力槽,11为橡胶阻气片,12为喷气口,13为升力导流片,14为水平升降翼,15为方向轮。
两栖飞行车,包括舱室式气囊气压分配装置和底部的升力槽10,机体1前部有进水或进气口5与气道6连通至机体后部,螺旋推动器4两侧设有后置式方向舵2,气道6上部是蜂窝式减阻槽7,可以减少气体或水流对机体的摩擦,气道6下部是舱室式气囊8,把强力风扇9从气道6吸压下来的气体或水分配给喷气口12,喷气口12把气体或水平行射向对面的升力导流片13,从而在把气体或水原有推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又把剩余的能量对升力槽10产生上升力,机体底部分布多个升力槽10,机体底部两侧为两道橡胶阻气片11以利于气垫航行,机体底部前端设有可升降的驱动轮3,来实现陆地行驶,后置式方向舵2下部设有无驱动可升降的方向轮15,方向轮上部安装有水平升降翼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建收,未经陆建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17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发电储能一体化供电板
- 下一篇:铝塑膜包装锂电池组组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