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热油加热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2943.0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2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靳保平;靳保琪;靳启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市鼎鑫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14 | 分类号: | F24H9/14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王聚才 |
地址: | 453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油 加热 管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燃煤(油、气)锅炉热油循环系统中的导热油加热管路。
背景技术
许多企业用的油锅炉导热油循环系统管路主管路、分支管路形成多处90度弯道,分管路进入主管路往往垂直连接,使导热油流动形成涡流,增加阻力,使管道中的导热油流动不畅,导致导热油在管路运行中热损失增大,影响加热效果,造成送油与回油温差增大,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油流阻力小、热损小的导热油加热管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导热油加热管路,包括送油主管道、与送油主管道并行设置的回油主管道、与送油主管道连通的送油分支管道以及与回油主管道连通的回油分支管道,所述送油主管道和回油主管道在转弯处均通过一节第一直管及两节第一弧形管连通,第一直管设在两节第一弧形管之间,第一直管分别与送油主管道和回油主管道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送油分支管道与送油主管道之间沿油流方向的夹角以及回油分支管道与回油主管道之间沿油流方向的夹角均小于等于60°。
所述送油分支管道和回油分支管道在转弯处均通过一节第二直管及一节第二弧形管连通,其中第二直管分别与送油分支管道和回油分支管道的夹角大于等于12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油主管道和回油主管道在转弯处采用钝角的圆弧形结构组,分支管路与主管路连接顺热油流动方向形成小于60°夹角,各分支管路转弯处采用大于120°的圆弧形结构,以减小热油流动阻力,使热油流动顺畅,热油在管路中的热损失减少,提高加热效果,降低送油与回油温差,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热油加热管路,包括送油主管道1、与送油主管道1并行设置的回油主管道2、与送油主管道1连通的送油分支管道3以及与回油主管道2连通的回油分支管道4,送油主管道1和回油主管道2在转弯处均通过一节第一直管5及两节第一弧形管6连通,第一直管5设在两节第一弧形管6之间,第一直管5分别与送油主管道1和回油主管道2的夹角β为钝角。送油分支管道3与送油主管道1之间沿油流方向的夹角α以及回油分支管道4与回油主管道2之间沿油流方向的夹角γ均小于等于60°。送油分支管道3和回油分支管道4在转弯处均通过一节第二直管7及一节第二弧形管8连通,其中第二直管7分别与送油分支管道3和回油分支管道4的夹角θ大于等于120°。
图1中所示箭头为热油的流动方向,送油分支管道3的A端口与热交换器进油口相连接,回油分支管道4的B端口与热交换器回油口相连接,第二直管7分别与送油分支管道3和回油分支管道4的夹角θ大于等于120°,送油分支管道3与送油主管道1之间沿油流方向的夹角α以及回油分支管道4与回油主管道2之间沿油流方向的夹角γ均小于等于60°,油锅炉出油口与主送油主管道1应在一条直线上,第一直管5分别与送油主管道1和回油主管道2的夹角β钝角,上述结构和参数的设置有效减小热油流动阻力,使流速加快,回油热损失减少,节约能源。管径的大小按热油流量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市鼎鑫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新乡市鼎鑫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29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热水器水量控制系统
- 下一篇:带有热能回收装置的速热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