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灌注桩浇注导管固定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3768.7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0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松;黄智;黄宇波;唐兆辉;徐胜龙;熊文胜;胡意志;陈新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 浇注 导管 固定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在浇注大孔径、超深度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时,用于支撑、固定、提放、拆装导管以及操作人员的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钢筋混凝土利用日渐广泛,大孔径、超深度的灌注桩施工越来越多,常见于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交通、特别是大型桥梁工程等。灌注桩成孔后,放置钢筋笼,水下混凝土浇注通常采用刚性导管法。其特点混凝土沿着竖向导管下落,利用导管隔离泥浆,使其不与混凝土接触,导管内的混凝土依靠自重压挤下管口的混凝土,在已灌入的混凝土内流动,扩散,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刚性导管采用分节拼装,顶部与灌注漏斗相接,下部到达桩底,接头采用双螺纹快速接头,保证牢固、且拆卸方便快捷。
为保证灌注桩的浇注质量,浇注过程中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灌注漏斗及导管必须垂直放置在桩孔中心位置;
(2)必须采用上下抖振、冲击的方式,保证混凝土灌注密实度;
(3)在拆除导管时,需将待拆导管的下节导管上口通过卡管器固定平台上,利于塔吊拆除,人工配合换索方便、快捷;
(4)大孔径、超深度的灌注桩人工配合浇注需要安全的操作平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方便好用的灌注桩浇注导管固定平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灌注桩浇注导管固定平台,包括由2根主梁和2根副梁构成的井字形的框架,在2根副梁之间设有双开的2扇钢门,每扇钢门的外缘与主梁铰接并以铰接处为中心开合,每扇钢门设有开门把手并在内缘的中间设有半圆形通孔,2扇钢门合闭后的中间构成圆形通孔。
作为优选,还包括条形格栅,条形格栅位于钢门的两侧并与主梁连接
作为优选,条形格栅为钢筋间隔沿主梁纵向排列构成。
作为优选,井字形的框架设有吊环。
作为优选,主梁由两根14#槽钢对口焊接组成方形钢梁。
作为优选,钢门为20厚mm的钢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紧凑,安全可靠,解决了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不能固定导管,接管和拆管速度较慢,操作人员无安全可靠的操作平台等问题,使大孔径、超深度灌注桩的混凝土可以快速浇注且利于保证浇注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灌注桩浇注导管固定平台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1-主梁,2-钢筋,3-把手,4-副梁,5-通孔,6-钢门,7-插销,8-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种灌注桩浇注导管固定平台,包括由2根主梁1和2根副梁4构成的井字形的框架。在2根副梁4之间设有双开的2扇钢门6,每扇钢门的外缘与主梁1通过铰链铰接,钢门6以铰链处为中心转动并开合,铰链是将钢门6的外缘焊有的插销7与主梁1上焊有的套筒8连接而成(图2)。钢门6的上缘和下缘正好搭在副梁4上,副梁4支撑住钢门6不会下陷。
每扇钢门下缘焊有开门把手3,用于钢门6的开合。钢门6内缘的中间设有半圆形通孔,2扇钢门合闭后形成圆形通孔5。通孔5的直径比所使用的导管外径略大,使得导管正好能穿过通孔5。
借助钢门6中所设计的通孔5,灌注漏斗及导管可垂直固定在桩口中心位置,保证混凝土浇注。在拆卸导管时,导管接头恰好可以支撑、限位、固定在钢门的通孔内,导管上拔过程连续,快捷,防止造成断桩、夹泥等质量缺陷和事故;提升和下放导管时,操作人员可以抓住把手3向外旋转180度打开钢门6,利于导管接头通过。
在井字形的框架的对角处设有吊环,便于挂吊钩,用于转场、重复拆卸、吊装及运输各工作环节。
在钢门6的两侧还设有用Φ20mm钢筋2制成的条形格栅,钢筋2沿主梁1纵向等距离排列,钢筋两端与主梁1焊接。
本实施例的主梁是由两根14#槽钢对口焊接组成方形钢梁。所用钢门6为20mm厚的钢板制成。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
(1)准备工作:复核桩位正确,把平台架在桩孔上方,将两扇钢门6中间的通孔5对正桩孔圆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37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暗脉冲光纤激光器
- 下一篇:槽型换向器换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