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水防臭防堵漏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5734.1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6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郑茹双;朱春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防臭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臭、防堵漏斗,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雨水井的防臭、防堵漏斗。
背景技术
目前,设在城市道路边的雨水井均没有设置相应的防臭措施,而雨水井与污水下水道相通,故常泛出臭气,对城市空气形成污染,再者,雨水井的防堵是靠条蓖式井盖来实现的,它的条蓖间隔为15mm,这种井盖只能将较大的石头蓖除在井外,而小于15mm的石头仍能落入井中,久之形成堵塞,并且由于雨水井的井口较窄,堵塞后的清理操作也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清理操作方便的排水防臭防堵漏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如下:
它由梯形段、直落段和分叉段三部分斗体组成,所述梯形段斗体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梯形形状,并且其上口设有一个外翻边缘,其下口连接所述的直落段斗体,所述直落段斗体截面为上、下口径一致的直筒形状,其下口连接所述的分叉段斗体,所述分叉段斗体至少设有两个呈倒V字形布置的叉筒,所述叉筒底口为封闭状,叉筒侧壁设有出水口,并在出水口处设有密闭翻盖。
在上述的叉筒的出水口处设有蓖条。
在上述梯形段斗体上端的外翻边缘下面设有一个密封垫。
本漏斗安装在雨水井井口的井盖下面,在雨水井不排水时,漏斗上的密闭翻盖将出水口封闭,整个漏斗对井口形成封闭状,使井中的气体无法上泛出来,起到防臭作用;当雨水井排雨水时,雨水从井盖进入漏斗,漏斗上部和中部先将水汇集,然后漏斗体的分叉段使水形成冲击式分流而冲向出水口,水流将翻盖冲开流入井中,而雨水中夹杂的小碎石块由于重力作用而落入漏底,定时将漏斗取出倒掉,即可起到防堵作用,使清理操作非常方便。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雨水井的防臭、防堵问题,且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制作,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及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该漏斗由梯形段1、直落段2和分叉段3三部分斗体自上而下连接构成,梯形段1的上口设有一个外翻边缘1.1,使漏斗能安装雨水井口处,条蓖式井盖4盖在漏斗上,使漏斗在井中得以定位。当雨水井进行排水时,雨水先通过井盖4进入漏斗,然后经过梯形段1和直落段2的汇集而进入分叉段3,直落的雨水进入分叉段时向两侧分开,进入叉筒3.1,并通过倒V形分叉壁给水流的冲力向出水口3.2的方向涌出,水流顶开翻盖5而流入雨水井中,而雨水中夹杂的碎石或杂物因重力作用而直落到叉筒底,定期将漏斗取出,倒出碎石和杂物即可起到防堵作用。在所述的叉筒的出水口处可设置蓖条33,其蓖条的间宽最好小于井盖蓖条的间宽,以防止碎石随水流进入井中。在该雨水井不排水时,翻盖5自动关闭而将漏斗封闭,而封闭的漏斗又对井口封闭,使井中的气体被隔离在井中,起到防臭作用。另外,在梯形段斗体1的外翻边缘1.1的下面可设置一个密封垫6,使漏斗更好地对井口形成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57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架内堆钢的重锤式报警装置
- 下一篇:防渗油不断流透明端盖油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