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肩部按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6214.2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37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赛飞;焦忠;王成军;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肩部 按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按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肩部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各行业发展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计算机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电脑边上的工作狂,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也随之增加,因此,人们很需要一种能按摩肩部的按摩器械,大家公知的按摩器械有按摩椅、披肩带和简单手动按摩器械等,按摩椅虽然能起到按摩作用,但其体积较大,携带使用极不方便,价格昂贵,难以普及使用,且按摩动作生硬易造成肌肉疼痛,多数人不适合使用此类按摩器械。披肩带是利用震动击打的原理进行按摩的,并不能达到按压、捏揉的效果。各式各样的手动按摩器械,如按摩槌,按摩棒等都要手动按摩,对于运动过后身体疲乏的人和需要长期按摩的人来说也是不适用的,因此,现有的各种按摩设备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仿造人手按摩的、按摩动作和效果柔和的、价格低廉的、携带方便的按摩装置,即一种电动肩部按摩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肩部按摩装置,可以实现仿人手按摩、按摩动作和效果柔和与携带方便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肩部按摩装置,由蓄电池、减速电机、传动装置和执行系统组成,其中,蓄电池和减速电机位于传动装置的后方,并与传动装置固连,执行系统位于传动装置的下方,并与传动装置固连。所述的传动装置由盒体、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两个滚子、两个摆杆、第一齿轮轴、两根第二齿轮轴和五个轴承组成,其中,主动齿轮的一端与减速电机的轴之间通过键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齿轮轴固连,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分别对称安装在主动齿轮的左右两侧,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分别与两根第二齿轮轴之间通过键连接,两个摆杆的一端分别与两根第二齿轮轴的末端固连,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滚子的内圈铆接,五个轴承通过嵌套的方式安装在盒体上,第一齿轮轴的一端、两根第二齿轮轴的两端分别与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的执行系统由弹簧、V形连接支架、两个柔性接触头、两个柔性接触头固定杆和两个可动连接块组成,其中,V形连接支架的上端分别与盒体的下部通过螺栓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柔性接触头固定杆相连,两个柔性接触头分别安装在两个柔性接触头固定杆的下端,两个可动连接块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柔性接触头固定杆固连,两个可动连接块的另一端与V形连接支架之间通过铰接的方法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电动肩部按摩装置具有操作简单、调节控制方便和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它可以实现仿人手按摩、按摩动作和效果柔和与携带方便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中1、第二齿轮轴,2、第二从动齿轮,3、蓄电池,4、减速电机,5、第一齿轮轴,6、主动齿轮,7、第一从动齿轮,8、盒体,9、轴承,10、摆杆,11、滚子,12、柔性接触头固定杆,13、弹簧,14、V形连接支架,15、可动连接块,16、柔性接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动肩部按摩装置,由蓄电池3、减速电机4、传动装置和执行系统组成,其中,蓄电池3和减速电机4位于传动装置的后方,并与传动装置固连,执行系统位于传动装置的下方,并与传动装置固连。所述的传动装置由盒体8、主动齿轮6、第一从动齿轮7、第二从动齿轮2、两个滚子11、两个摆杆10、第一齿轮轴5、两根第二齿轮轴1和五个轴承9组成,其中,主动齿轮6的一端与减速电机4的轴之间通过键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齿轮轴5固连,第一从动齿轮7和第二从动齿轮2分别对称安装在主动齿轮6的左右两侧,第一从动齿轮7和第二从动齿轮2分别与两根第二齿轮轴1之间通过键连接,两个摆杆10的一端分别与两根第二齿轮轴1的末端固连,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滚子11的内圈铆接,五个轴承9通过嵌套的方式安装在盒体8上,第一齿轮轴5的一端、两根第二齿轮轴1的两端分别与轴承9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的执行系统由弹簧13、V形连接支架14、两个柔性接触头16、两个柔性接触头固定杆12和两个可动连接块15组成,其中,V形连接支架14的上端分别与盒体8的下部通过螺栓连接,弹簧13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柔性接触头固定杆12相连,两个柔性接触头16分别安装在两个柔性接触头固定杆12的下端,两个可动连接块15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柔性接触头固定杆12固连,两个可动连接块15的另一端与V形连接支架14之间通过铰接的方法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62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