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螃蟹养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7583.3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6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沈永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永年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景丰强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螃蟹 养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螃蟹养殖装置,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工厂化的螃蟹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螃蟹养殖生产方式日趋多样化,主要有池塘式、围栏式、瓦瓮式、网箱式等,这些模式存在放养密度低、互残现象严重、存活率低、交配麻烦等问题。又由于常见的养殖方式以室外养殖为主,而室外气候有些时候难以预料,人为干涉较难,不利于稳定产量,而工厂化的室内养殖还处于初级阶段,如申请号为91108188.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河蟹工厂化养殖方法及其装置》(公开号为CN1071043A),又如申请号为201010509928.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三疣梭子蟹室内工业化养殖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1971780A)。但上述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存在如下不足:进排水设施布置没有具体化,依据公开的内容,都采用室内养殖池,用水量大,并且,换水周期较长,对螃蟹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增加得病机率,从而影响螃蟹的生长和繁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模拟潮汐的螃蟹养殖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螃蟹应激反应较小的螃蟹养殖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螃蟹养殖系统,包括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机构、排水机构、养殖装置及控制器,前述的供水机构设于养殖装置的进水端,前述的排水机构设于养殖装置的出水端,前述的养殖装置的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上分别设有进水电磁阀和出水电磁阀,而前述控制器具有第一控制输出端和第二控制输出端,前述的第一控制输出端与进水电磁阀连接,前述的第二控制输出端与出水电磁阀连接。
所述的供水机构包括高位水池、富氧发生器及储水箱,前述的富氧发生器通过一进水管与高位水池的连接,通过一出水管与储水箱连接,通过一进气管与氧气罐连接,前述的储水箱上设有水位调节装置。
所述的富氧发生器包括溶氧罐、紫外灯及设于溶氧罐内的搅拌器,前述的紫外灯设于溶氧罐内壁。
所述的养殖装置至少包括两个相互串联的养殖箱,该养殖箱包括箱体及设于箱体底部的水管,前述的水管两端分别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前述箱体的上端开口并具有内容空间,前述箱体的底板上开设有能将箱体内的水自流到水管内的通水孔。
所述的养殖装置至少包括两个相互叠放的养殖箱,该养殖箱包括箱体及设于箱体底部的水管,前述的水管两端分别具有位于箱体外端面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前述箱体的上端开口并具有内容空间,前述箱体的底板上开设有能将箱体内的水自流到水管内的通水孔。
所述的箱体围绕边沿具有多个纵向设置的支撑柱,并且,至少一个支撑柱向上伸出箱体的底板,该支撑柱中空并顶部成型有供水流入箱体内的倾斜面,上端部侧壁形成有能将箱体的水引入支撑柱内的溢流孔,底部开口形成出水孔。
所述箱体的中部能拆卸地设置有一能将箱体的内容空间一分为二的隔板,并且,该隔板将所述的通水孔也一分为二。
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用于盛放泥沙的沙箱,该沙箱包括托板及设于托板上端面的围板,并且,至少一侧围板倾斜设置于托板一侧并与托板形成一钝角。
所述养殖装置的进水端设有水位控制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进水电磁阀和出水电磁阀的自动控制可以模拟潮汐,更接近野外自然的生存环境,利于螃蟹生长和繁殖。对于养殖箱内的螃蟹来说,进排水时对养殖状况的影响较小,降低了对螃蟹的应激反应。可有效提高螃蟹生长速度和降低病虫害。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青蟹、三疣梭子蟹及河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单个螃蟹养殖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螃蟹养殖箱的立体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1开关门打开时的螃蟹养殖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螃蟹养殖箱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箱体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控制器原理图。
图9为实施例1螃蟹养殖箱叠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永年,未经沈永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75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报警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隧道衬砌结构剥落垮塌实时监测及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