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创计量型植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7925.1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7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吕浩然;杨进顺;何二兴;黄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2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量 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量型植骨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创计量型植骨器。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脊柱手术脊椎融合时的椎间隙植骨,脊椎压缩骨折复位后的椎体内植骨;外伤、炎症、骨肿瘤等各种病变导致骨缺损。国内、外公认最常用方法是移植自体骨或异体骨,植入这些骨质时需将其咬成碎颗粒状,将骨粒一颗颗植入骨缺损处,这种植入方法费时费力,而且骨粒容易散落和散漏其他处,特别是深处植骨如脊柱椎间隙内植骨或骨囊性病变植骨就是如此。
脊柱疾病手术治疗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通过手术减压并将椎体恢复到正常位置,解除病人的腰痛和腿痛等症状,并将椎体与相邻椎体进行融合。任何一种内固定器都不能永远起作用,因为金属与骨界面会发生松动,融合器会出现塌陷、脱出等问题。充分、高效地植骨以确保融合率的提高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椎间隙的植骨入口范围很狭窄以及椎间隙植骨范围较深等原因,手术中椎间隙植骨量少等难题一直未被解决。同时,手术中植骨量的多少至今不能被明确量化也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脊柱手术中存在植骨速度慢、椎间隙植骨量少和植骨量无法明确量化的缺点,提供一种微创计量型植骨器,采用该植骨器能够提高植骨速度、增加植骨数量、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并最终能够量化植骨量的多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微创计量型植骨器,其特征是:包括套管和与套管相配合的导棒;所述套管包括计量管、与计量管的右端连通的导管,计量管的左侧管壁上设有用于收集颗粒状碎骨的漏斗槽,在计量管上位于漏斗槽的对侧设有手柄;计量管的右侧管壁上设有若干个用于计量的刻度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刻度槽的数量为三个,位于计量管最右端的刻度槽的容量为5ml,位于中间位置的刻度槽的容量为10ml,位于最左端的刻度槽的容量为15ml。
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导管的管径小于计量管的管径。
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导棒的直径小于导管的内径。
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方案是:所述导棒的一端设有导棒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准确,易掌握的优点,能够提高植骨速度、增加植骨数量、节省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并最终能够量化植骨量的多少。同时能够大大减少通常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充分、准确的植骨可促进椎体间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晚期椎体生理弯曲的丢失和椎体的塌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包括套管1和与套管1相配合的导棒2;所述套管1包括计量管1-1、与计量管1-1的右端连通的导管1-2,计量管1-1的左侧管壁上设有用于收集颗粒状碎骨的漏斗槽1-3,在计量管1-1上位于漏斗槽1-3的对侧设有手柄1-4;计量管1-1的右侧管壁上设有三个用于计量的刻度槽1-5。
本实施例中,所述刻度槽1-5的数量为三个,位于计量管1-1最右端的刻度槽的容量为5ml,位于中间位置的刻度槽的容量为10ml,位于最左端的刻度槽的容量为15ml。所述导管1-2的管径小于计量管1-1的管径。所述导棒2的直径小于导管1-2的内径。所述导棒2的一端设有导棒柄2-1。
工作原理:
使用时,骨粒通过漏斗槽1-3进入计量管1-1中,压紧防止散落,将导管1-2的出口对准骨缺损区,通过导棒2将骨粒推射出去。通过计量管1-1的右侧管壁上刻度槽1-5可以量化植骨量的多少。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准确,易掌握的优点,能够大大减少通常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充分、准确的植骨可促进椎体间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晚期椎体生理弯曲的丢失和椎体的塌陷。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所述刻度槽1-5的数量为两个、四个或五个。其他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7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