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避难硐室水雾喷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29143.1 | 申请日: | 201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2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李金良;张长军;朱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城市兖煤赛福安全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难 水雾 喷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雾喷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避难硐室水雾喷淋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煤炭生产大国,煤矿生产安全问题地十分重要,一旦发生事故将发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实践证明:事故发生中的伤亡人员只有极少数是在事故发生现场第一时间受到伤害而遇难的,绝大多数人员伤亡是由于在被困井下时,有毒有害气体的侵害窒息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矿难发生后,如何为井下幸存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难空间而增加等待救援时间,是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矿用救生舱就是在煤矿发生事故后,给被困人员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该空间可以隔绝外界有毒有害气体,同时内部供应氧气、饮水、食物等生存必须物资,当避险人员进入避难硐室时身上带入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粉尘,这些物质在避难室中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需要清理后再进入避难硐室。
现有的水雾喷淋装置由装有减压阀的水路、装有减压阀的气路及喷淋头构成,水路及气路连接喷淋头,使用时手动打开两个减压阀,调节两减压阀压力匹配时才能形成喷雾,手动控制、耗时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水雾喷淋装置存在手动控制、耗时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实现自动控制的避难硐室水雾喷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包括安装常开减压阀的水路、安装常闭减压阀的气路、喷淋头、控制水路开或关切换的气动控制阀,水路通过气动控制阀连接喷淋头,气路与气动控制阀的控制口及喷淋头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为,喷淋头带有调节阀。
上述技术方案的中另一优选方案为,还包括壳体,气动控制阀、喷淋头在壳体内。
使用时水路连接高压水源、气路通过球阀连接高压气源,气路减压阀的压力调节到与水路减压阀设定的压力相匹配,当避险人员进入硐室后立即打开球阀,气动控制阀自动接通水路,水和气在喷淋头内混合喷出形成喷雾,由此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在使用时只需要推动球阀,便打开了水雾喷淋装置,实现自动控制,大大缩短了启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路,11-减压阀一,2-气路,21-减压阀二,3-气动控制阀,4-喷淋头,41-喷嘴,42-调节杆,5-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避难硐室水雾喷淋装置,水路1安装常开状态的减压阀一11,再与气动控制阀3相连,最后连接喷淋头4;气路2安装常闭状态的减压阀二21,再同时与气动控制阀3的控制口及喷淋头4相连;气动调节阀3及喷淋头4安装在壳体5内部,喷淋头4带有调节阀,调节阀用调节杆42来调节流量,喷淋头4有喷嘴41伸出壳体5。
本实用新型的水路1连接高压水源、气路2通过球阀连接高压气源,主体部分通过壳体5固定在硐室门上方附近。
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自动控制、大大缩短了启动时间的避难硐室水雾喷淋装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城市兖煤赛福安全仪器有限公司,未经邹城市兖煤赛福安全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91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