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内化成用酸雾捕集—吸收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20029725.X 申请日: 2012-01-30
公开(公告)号: CN202550011U 公开(公告)日: 2012-11-21
发明(设计)人: 瞿进;瞿洋;唐晓东;孙玉仁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主分类号: H01M10/12 分类号: H01M10/12;H01M10/04
代理公司: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代理人: 许必元
地址: 225000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蓄电池 化成 用酸雾捕集 吸收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内化成用酸雾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内化成用酸雾捕集—吸收装置,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极板的化成,传统方法是采用槽化成(又称外化成),化成后的极板经水洗、抗氧化处理、烘干后再组装成电池。由于在化成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雾,严重污染环境,损害工人的健康,同时外化成极板需消耗大量的水,以洗去极板中所含酸,结果造成大量含酸废水排放。目前采取的措施是:将生极板先组装成电池,采用内化成工艺,这样可以减少电池生产中的水洗和抗氧化处理及烘干工序。电池内化成中产生的酸雾受电池槽壁的限制,只能由固定的排气口排放,一部分酸雾因与器壁碰撞而被凝结,流回到电池中,故减少了酸雾的排放总量。但仍有一部分酸雾随氢气和氧气排放到大气中而污染环境。无论是外化成还是内化成,都需采用引风除酸雾设备,增加设备投资和设备维护成本,且回收的酸不能被直接利用和废酸的二次处理问题。 

现有专利其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7月29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1282179Y,专利名称为用于大型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的酸雾收集与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于安全阀上的酸雾收集器经酸雾排管支路连接至酸雾排管,并形成一闭合回路,然后经设有酸度测试探头的总排管连接至负压排气室内,再通过数据处理模块连接到轴流风扇,最后通过外排管连接至机房外部的酸雾处理箱。其用于大型蓄电池化成,设备相对较大,采用风机后,加快了酸雾流动速度,使除酸雾的效果降低,而且酸不能直接被利用,同时处理吸收液的工作量也大。 

目前尚无可直接安装在蓄电池排气口上的除酸雾产品。现有几个小型除酸雾的专利,从除酸雾方案上可分为:过滤型、混合型、吸收型。过滤型的现有专利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1523049U,授权公告日为2010.07.07,专利名称为蓄电池内化成用防酸过气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盖板,盖板上开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的通孔内置有一滤酸片。对于单一采用滤气片结构的除酸雾装置,适用于单位时间内排气量不大的蓄电池内化成,能除去极大部分酸雾,而对于小于滤气片微孔直径的酸雾体,则难以滤除,但该装置可以直接回收酸雾并返回电池中。混合型的现有专利有申请公布号为CN101882695A,申请公布日为2010.11.10,专利名称为铅酸蓄电池化成防酸雾装置,包括下部具有与蓄电池加液出气口相对接的储酸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酸壶上侧连接有酸雾吸收壶,所述酸雾吸收壶上排气口上设有多孔防酸雾隔爆片。对于混合型的防酸雾装置其防酸雾效率还是比较低。吸收型的现有专利有公告号为CN2122439U,公告日为1992年11月18日,专利名称为酸雾吸收器,由吸收池、导管和橡胶塞所构成,其特征在于:1)橡胶塞为一截锥体,可将蓄电池顶面排列的孔眼密封;2)导管的中段在吸收池内纵向回旋一周后,下口从池底伸出穿过橡胶塞,上口位于吸收池的底部;3)吸收池为与导管连成一体的矩形容器,其宽度与蓄电池上排列孔眼的间距相适应,内装碱性液体或清水。对于总酸雾量全吸收型装置,其不足之处:一是酸不能直接被利用;二是用于吸收总酸量的吸收液量大,同时增加了二次处理的工作量。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投资少,维护方便,减少污染,节能环保,防酸雾效率高,能直接利用酸雾,适用于大、中、小型蓄电池内化成用的酸雾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投资少,节能环保,适用于大、中、小型蓄电池内化成用酸雾捕集—吸收塔,可以直接插装在蓄电池的排气口,实现对酸雾的捕集和吸收,被捕集的酸雾直接返回原电池中,只对尾气中微量残剩的酸雾实施吸收,实现酸雾捕集利用,减少吸收液二次处理的工作量,最终排放出无污染的清洁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蓄电池内化成用酸雾捕集—吸收塔,包括依次连接的塔嘴、塔身、塔盖,塔嘴外围设有过渡接口,塔盖顶端设有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包括捕集塔、吸收塔,捕集塔上端与吸收塔下端连接密封,塔嘴连接在捕集塔下端,塔盖设置在吸收塔上端,塔盖与吸收塔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捕集塔塔腔下部设有泡罩,泡罩上方设有填料层,填料层上下两端都设有筛网、开口固定环,筛网通过开口固定环与捕集塔塔腔内壁弹压固定;所述吸收塔塔腔底部设有吸收液贮槽,吸收液贮槽中间设有导气管,导气管连通捕集塔和吸收塔,吸收液贮槽内设有吸收液,吸收液贮槽上方设有泡罩,泡罩上方设有填料层,填料层上端设有筛网、开口固定环,筛网通过开口固定环与吸收塔塔腔内壁弹压固定;所述泡罩开口向下,泡罩的下边缘设有排气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297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