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通信模式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0202.7 | 申请日: | 2012-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4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祥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88/06 | 分类号: | H04W8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模式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通信模式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信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以全球移动通信系统(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GSM)为代表的2G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从开始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到现有很成熟,但GSM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又工方式频谱利用率低,承载用户数量有限,以码分多址系统(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技术为基础的3G系统和高速分组接入系统(High Speed Packet Access,简称HSPA)在同样的频谱资源下的容量比GSM高3-5倍,提高了频谱效率,但由于终端设备复杂导致其商用还未广泛商用,网络也没有GSM系统的完善,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技术为基础的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因为频谱利用率高、传输速率高而得到了广大运营商和设备商的青睐,在后续有望成为后续主流通信模式,有人预言,未来4G时代,2G、3G和LTE将长期共存,以GSM、CDMA和LTE多通信模式共存是运营商和设备商必须要面对的需求,于是,共存GSM、CDMA和LTE的多通信模式终端势必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共存GSM、CDMA、HSPA和LTE的多通信模式终端并不多见。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通信模式终端,在一个终端中包括有全球移动通信GSM、码分多址CDMA、高速分组接入HSPA和长期演进LTE 多种通信模式。
一种多通信模式终端,包括控制处理器10、基带处理器20、多通信模式射频收发器30、存储器50和音频解码器40;
所述控制处理器10用于多通信模式调度和控制,读出存储器50中的数据并传送给基带处理器20和音频解码器40,或者将基带处理器20和音频解码器40处理后的数据存入存储器50中;
所述基带处理器20用于对多通信模式射频收发器30接收的信号进行基带处理,对控制处理器10传送来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并传送给多通信模式射频收发器30;
所述多通信模式射频收发器30,用于对多通信模式射频进行接收和发送;
所述存储器50,用于存储多通信模式和通信数据信息;
所述音频解码器40:用于对多通信模式进行音频解码;
所述多通信模式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系统CDMA、高速分组接入系统HSPA和长期演进系统LTE。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多通信模式射频收发器30相连的多模四波段放大模块31、频率偏差控制功率放大模块32、多天线功率放大模块33和负载不敏感功率放大模块3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高性能控制处理器10,以及与所述多通信模式射频收发器30相连的多模四波段放大模块31、频率偏差控制功率放大模块32、多天线功率放大模块33和负载不敏感功率放大模块34,形成多通信模式,满足了市场的终端多样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通信模式终端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多通信模式通信终端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多通信模式终端,包括控制处理器10、基带处理器20、多通信模式射频收发器30、存储器50和音频解码器40;
所述控制处理器10用于多通信模式调度和控制,将存储器50中的数据读出并传送给基带处理器20或者音频解码器40进行处理,将基带处理器20或者音频解码器40处理后的数据存入存储器50中;
所述基带处理器20用于对多通信模式射频收发器30接收的信号进行基带处理,对控制处理器10传送来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并传送给多通信模式射频收发器30;
所述多通信模式射频收发器30,用于对多通信模式射频进行接收和发送;
所述存储器50,用于存储多通信模式和通信数据信息;
所述音频解码器40:用于对多通信模式进行音频解码;
所述多通信模式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系统CDMA、高速分组接入系统HSPA和长期演进系统LTE。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多通信模式射频收发器30相连的多模四波段放大模块31、频率偏差控制功率放大模块32、多天线功率放大模块33和负载不敏感功率放大模块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未经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0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