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体外生物相容性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1058.9 | 申请日: | 201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0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咏凯;柯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咏凯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 生物 相容性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外生物相容性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相容性是指生医材料和细胞、组织和生理系统间的相互适应性。其方法包括:萃取法、直接接触法与间接接触法。其中萃取法与直接接触法缺点是无法真实模拟生医材料与组织接触的状况;间接接触法是将细胞培养于含琼脂或胶原蛋白的三维基质当中,较能模拟人体的生理环境,但缺点是检测时需进行升温或加入酵素来使基质液化,导致细胞造成伤害并影响分析的信效度。由于聚醚多元醇F127(Pluronic F127)是美国FDA核准可用于医药的高分子,其溶液拥有独特的热可逆凝胶化现象,当浓度在15-20%(w/w)温度于人体生理温度37℃会形成凝胶,并于4℃时还原为液态,其另一优点是不需额外添加交联剂。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此胶体以简单及精确的测量方法,提升体外生物相容性分析的效率及更广泛的利用并取代传统生物相容性的检测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体外生物相容性检测系统,其包括:培养装置,具有外层,夹层及内层,该外层为微量盘,用于放置夹层,该夹层为培养皿,用于放置该内层,及该内层为随温度变化态样的胶体,其用于给予养分于检体并使该检体生长;温度装置,其功能系控制胶体的态样;注射装置,将胶体注射入培养系统的夹层;及检验装置,该装置在培养装置内层测试,用于检验检体生长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检测系统,该温度装置的调控温度范围为0℃-25℃。而培养装置的胶体层配置需维持在0℃-4℃,且在配置后需经过灭菌,再置入注射装置内部。另外,培养装置更包含胶体、细胞膜安定剂、都贝克氏基础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及胎牛血清(FBS)。该胶体为聚醚多元醇F127(Pluronic F127),并且细胞膜安定剂为肾上腺皮质酮、生育醇、辅酶Q或卵磷胆碱。
本实用新型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检测系统,该检验装置系检测检体存活率,其测试方式为二甲基硫醇二苯基四唑溴检测(MTT)或锥虫蓝(Trypan Blue)细胞计数法。并且该检测方式为在检验装置在0℃-15℃下液化检测。其中培养装置的夹层底部设置微孔,使试样液体可渗入微量盘。
本实用新型的培养装置的夹层,其培养皿为嵌入式培养皿。
本实用新型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检测系统,其检体可为细胞。
本实用新型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检测系统,可作为生医材料的检测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检测系统,可作为环境毒物的检测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体外生物相容性检测系统。
图2为培养装置。
图3为黏度值变化图。
图4为不同浓度水胶的细胞计数法分析图。
图5为添加不同浓度肾上腺皮质酮的细胞存活率分析图。
图6为添加不同浓度辅酶Q的细胞存活率分析图。
图7为添加不同浓度生育醇的细胞存活率分析图。
图8为检体外观型态:(a)检体于75T培养瓶型态;(b)检体于本实用新型培养系统型态。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1检测系统
102培养装置
103温度装置
104注射装置
105检验装置
106微量盘
107嵌入式培养皿
108微孔
109胶体
110检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检测系统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101)如图1,包括培养装置(102),培养装置(102)的放大图请参考图2,培养装置(102)外层为微量盘(106),夹层为嵌入式培养皿(107),内层为随温度变化态样的胶体(109),其功能为给予养分于检体(110)并使检体(110)生长;温度装置(103),其功能为控制胶体(109)的态样。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系统(101)亦包括注射装置(104),为将胶体(109)注射入培养装置(102)的夹层;及检验装置(105),该装置在培养装置(102)内层测试,用于检验检体(110)的生长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咏凯,未经林咏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10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纺丝工段的热风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多晶硅铸锭炉溢流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