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塑性蕈状膀胱造瘘管置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2169.1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9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荆涛;荆友科;孙立江;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涛 |
主分类号: | A61F17/00 | 分类号: | A61F17/00;A61F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劲***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塑性 膀胱 瘘管 置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引导置入蕈状膀胱造瘘管的置入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很多患者因下尿路梗阻等病因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术后需要长期留置并定期更换蕈状膀胱造瘘管,但是目前尚无统一、适用的置入器,很多临床医师只得借助血管钳等器械将蕈状膀胱造瘘管头端拉直后,勉强顶入膀胱造瘘窦道内,不仅易引起窦道软组织损伤而致窦道断裂、穿孔、假道形成、大量出血等并发症,而且患者往往疼痛剧烈,最终导致置管失败。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塑性蕈状膀胱造瘘管置入器,该置入器可使蕈状膀胱造瘘管头端拉伸变直,从而可以较为容易的沿膀胱造瘘窦道置入蕈状造瘘管,而且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后可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塑性蕈状膀胱造瘘管置入器,分头端、杆体和尾端三部分,杆体的一端膨大呈圆锥体为置入器的头端,杆体的另一端呈“T”形为置入器的尾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置入器,通体由相同材质金属制成,置入器尾端呈“T”形作为手柄,用以把持置入器;置入器杆体为圆柱体,质地稍硬可略弯曲,在涂抹灭菌润滑剂后可以顺畅的插入蕈状膀胱造瘘管管腔内,并可以随膀胱造瘘窦道的形状而弯曲变形;置入器头端膨大呈圆锥体,握住置入器“T”形手柄并用力将置入器头端顶入蕈状膀胱造瘘管头端内,可以使其拉伸变直,从而较为简便的沿膀胱造瘘窦道置入蕈状造瘘管,置入至膀胱腔内后用手指固定住造瘘管并将置入器拔出即可,不仅显著减少对膀胱造瘘窦道软组织的损伤,而且患者疼痛亦显著减轻,大大提高置管的成功率;置入器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后可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头端,2、杆体,3、尾端。
具体实施方式
通体由相同材质金属制成本实新型置入器,总长度47cm,置入器尾端3呈“T”形手柄,用以把持置入器;置入器杆体2为圆柱体,质地稍硬可略弯曲,横断面直径4mm,在涂抹灭菌润滑剂后可以顺畅的插入蕈状膀胱造瘘管管腔内,并可以随膀胱造瘘窦道的形状而弯曲变形;置入器头端1膨大呈圆锥体,纵长2cm,横断面直径最长处5mm,最短处3mm,握住置入器尾端3“T”形手柄并用力将置入器头端1顶入蕈状膀胱造瘘管头端内,可以使其拉伸变直,从而较为简便的沿膀胱造瘘窦道置入蕈状造瘘管,置入至膀胱腔内后用手指固定住造瘘管并将置入器拔出即可,不仅显著减少对膀胱造瘘窦道软组织的损伤,而且患者疼痛亦显著减轻,大大提高置管的成功率;置入器经环氧乙烷灭菌处理后可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涛,未经荆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21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境保护围篱屏墙基板
- 下一篇:防眩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