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管膜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2776.8 | 申请日: | 2012-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0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如顺;蒋林煜;董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戎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3/06 | 分类号: | B01D63/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唐绍烈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管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分离过滤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微管膜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微管膜组件作为一种最为常用的膜分离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分离过程,如水的脱盐净化、物料分离及污水处理等领域。如图1所示,微管膜组件包括膜片10、导流格网20、透过液收集管30及透析液垫网40;两片膜片10中间夹一层透析液垫网40形成膜页50,膜页50粘合在透过液收集管30上,多片膜页50中间夹上导流格网20且沿透过液收集管30卷绕。
液体沿导流格网20形成的流道间隙流动,截留液沿膜页50表面流出,透过膜页50的透过液进入中间的透过液收集管30流出。
现有技术的微管膜组件,其所采用的导流格网20一般是菱形状塑料导流格网,如图2所示,导流格网20的厚度一般为0.1-0.3mm,液体沿着导流格网20沿着膜片10表面流动。因此,其具有以下缺陷:
一、液体经过格网的时候会形成一定的流动阻力,如果液体具有一定的悬浮物或者在分离浓缩过程中溶解性的物质会析出形成结晶物,非常容易粘附在菱形格网内部,导致液体流动阻力增加,并覆盖在膜片上,导致有效过滤面积的减少,从而使得微管膜组件压差增大、浓差极化增加、流道堵塞;
二、液体沿导流格网形成的流道间隙流动,由于间隙的高度小,液体从进水端缓慢蔓延流通到出水端,这样的水流速度非常缓慢,无法对导流格网进行自我清洗;
三、对于较高浓度(10%以上)、较高粘度(1000厘泊以上)的料液分离而言,由于导流格网的流动阻力太大,现有技术的微管膜组件无法进行分离。
因此,对于现有技术的微管膜组件而言,通常需要较好的预处理,如多介质过滤、活性炭过滤及保安过滤等,去除悬浮物,才可以使进料稳定运行。
鉴于现有技术微管膜组件的上述缺陷,本发明人研发出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微管膜组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液体流动阻力、提高抗污堵能力的微管膜组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微管膜组件,包括导流格网,导流格网的上下表面设置复数个沿水流方向的纵向支撑筋,相邻纵向支撑筋之间形成液体流道。
进一步,液体流道上设置复数个横向连接筋,横向连接筋将液体流道分隔成复数个方格。
进一步,相邻纵向支撑筋之间形成的液体流道为平面。
进一步,相邻纵向支撑筋之间形成的液体流道为波浪面。
进一步,导流格网的材质为塑料。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导流格网上形成复数个液体流道,液体在液体流道中流动,由于液体在液体流道中畅通流通,进液端与出液端的流速基本保持一致,有效降低料液的流动阻力;由于进液端与出液端流速基本一致,即两端的压强也基本保持一致,从而使压降比现有技术缩小10%-50%,同时降低了膜页表面浓差极化现象。
其次,在液体流道上设置复数个横向连接筋,将液体流道分隔成复数个方格,液体流过时,在横向连接筋与膜页表面之间形成涡流,增加膜页表面的湍流作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自我清洗的特点,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污染能力,清洗频率仅为现有技术的20%-50%。
再次,液体流道为波浪面,液体流过时,液体在波浪面上流动时,对液体流道有冲刷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自我清洗,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抗污染能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常规的物料过滤分离,而且也适用于高浓度、带悬浮物物料的过滤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微管膜组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微管膜组件的导流格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切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切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过程示意图。
标号说明
膜片10 导流格网20
透过液收集管30 透析液垫网40
膜页50
本实用新型
导流格网1
支撑筋11 液体流道12
连接筋13
支撑筋2 液体流道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戎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嘉戎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27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动力混料机
- 下一篇:一种工业废氨气的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