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通气导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2816.9 | 申请日: | 2012-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1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苏冠铭;朱松德;叶斯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7 | 分类号: | F16H57/027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通气 导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通气导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阻隔灰尘与水分之车辆通气导管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车辆之变速箱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必须被适当地排出至外界。在此,一般的做法是利用一通气导管来将外界冷空气导入至变速箱之内部,以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冷却作用。在此,为了导入外界冷空气,而又不希望外界的灰尘与水分也同时进入至变速箱之内部,习知的做法是将通气导管的长度增加,以降低外界的灰尘与水分进入至变速箱内部的机会,如中华民国新型专利第510316号所揭露之吸气装置所示。
然而,过长的通气导管除了会具有高制造成本以及占空间的缺点外,其还会使得车辆的外型发展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通气导管结构,其可在整体长度大幅缩减的情形下来有效阻隔异物与水分,且可以有效改善车辆空间的利用性,因而可以大幅降低制造及组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基本上采用如下所详述之特征以为了要解决上述之问题。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中空套管,具有一安装口及一通气口,其中,该安装口系相对于该通气口;以及复数个隔板,设置于该中空套管之中,系用以阻隔异物及水分,其中,每一隔板具有一通气孔,以及该安装口系经由每一隔板之该通气孔连通于该通气口。
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之车辆通气导管结构,其更包括一滤网,系设置于该中空套管之中,用以滤除异物。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滤网系位于该等隔板与该安装口之间。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该中空套管更具有一排水口,系用以排除水分。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一隔板之该通气孔系排列于一直在线。
又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两相邻隔板之两通气孔系非排列于一直在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通气导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空套管,具有一安装口及一通气口,其中,该安装口系相对于该通气口;以及至少一隔板,设置于该中空套管之中,系用以阻隔异物及水分,其中,该隔板具有一通气孔,以及该安装口系经由该通气孔连通于该通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气导管结构,其在整体长度大幅缩减的情形下来有效阻隔异物与水分,有效改善车辆空间的利用性,大幅降低制造及组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车辆通气导管结构之运用状态示意图;
图2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车辆通气导管结构之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车辆通气导管结构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系显示根据图2之仰视示意图;以及
图5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车辆通气导管结构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100’~车辆通气导管结构
110~中空套管
111~安装口
112~通气口
113~排水口
120、120’~隔板
121、121’~通气孔
130~滤网
T~变速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之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
兹配合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之车辆通气导管结构100、100’可以是选择性地安装于一车辆之一变速箱T之一进气口(未显示),以将外界冷空气导入至变速箱T之内部来进行散热冷却作用。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本实施例之车辆通气导管结构100主要包括有一中空套管110、复数个隔板120及一滤网130。
中空套管110具有一安装口111、一通气口112及一排水口113。在此,安装口111是相对于通气口112,以及排水口113是位于中空套管110之底部上。
如图2所示,复数个隔板120是设置于中空套管110之中,其可用来阻隔异物及水分。在此,如图3所示,每一个隔板120具有一通气孔121,而安装口111是经由每一个隔板120之通气孔121连通于通气口112。此外,在本实施例之中,复数个隔板120之通气孔121是排列于一直在线。
如图2所示,滤网130是设置于中空套管110之中,其可用来滤除异物。此外,在本实施例之中,滤网130乃是位于复数个隔板120与安装口111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28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速器放油丝堵
- 下一篇:车辆起动机及其驱动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