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料注射模具偏交叉式内加热多浇口热流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3343.4 | 申请日: | 2012-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8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桂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巨昂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建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注射 模具 交叉 加热 浇口 热流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内装置,特别是一种塑料注射模具偏交叉式内加热多浇口热流道。
(二)背景技术:
塑料注射模具中采用热流道浇注系统,使浇注系统内的塑料始终处于熔融状态。注射塑料制件时,压力损失小,成型速度快。由于无浇注系统凝料,实现了无废料加工,省去了去除浇口的工序,可节约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成本。传统的多浇口热流道如图1所示,热流道板1采用内加热的形式,即在热流道中设有加热棒2,由于加热棒安装在流道的中央部分,流道中的塑料熔体可以阻止热量向外扩散,因此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了加热效率。与热流道板1垂直的热流道喷嘴3,由于其内部的热流道呈垂直交叉,所以热流道板1内的加热棒2阻碍了喷嘴处内加热棒的设置,故喷嘴处只好使用外加热圈4进行外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热量由外向内传导,热量损失大,加热效率低,只有通过加大外加热圈的功率来弥补,由此,增加了能耗,降低了加热圈的使用寿命。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塑料注射模具偏交叉式内加热多浇口热流道,它克服了传统正交叉式热流道难以全部实现内加热的缺点,使喷嘴内也可以方便地设置内加热棒,由此保证了生产注射塑料制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塑料注射模具偏交叉式内加热多浇口热流道,包括热流道板、其内的加热棒及与热流道板垂直的热流道喷嘴,其特征在于热流道板上有偏交叉式热流道口,热流道喷嘴内有与热流道板内的加热棒相互偏置交叉的加热棒,所说的偏交叉式热流道口与流道相通。
上述所说的与热流道喷嘴垂直的热流道板上具有的偏交叉式热流道口可以置于热流道喷嘴中加热棒的左偏部或右偏部。
上述所说的与热流道喷嘴垂直的热流道板上具有的偏交叉式热流道口的偏置量等于内加热棒的直径。
上述所说的与热流道喷嘴垂直的热流道板具有的偏交叉式热流道口其与热流道喷嘴的流道过渡部分采用以防止滞留塑料熔体的圆滑曲线。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在于:1、采用偏交叉式多浇口热流道的方式,克服了传统正交叉式流道难以实现全部内加热的缺点,使喷嘴内也可以方便地设置内加热棒,使用中,偏交叉式多浇口热流道使喷嘴流道在不影响注入塑料熔体的同时实现内加热方式,降低了加热功率,提高了加热效果,保证了生产注射塑料制品的质量:2、其结构简单、实用,在降低加热功率的同时,延长了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传统正交叉式多浇口热流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的A-A处剖面图。
附图3本实用新型所涉一种塑料注射模具偏交叉式内加热多浇口热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3的B-B处剖面图。
其中:1为热流道板,2为加热棒,2a为热流道喷嘴内的加热棒,3为热流道喷嘴,4为外加热圈,5为热流道板的端盖,6为热流道堵,7为主流道嘴,8为热流道板偏交叉流道的端盖,9为热流道板偏交叉流道的堵,10为热流道板上有偏交叉式的热流道口,e为偏置量。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塑料注射模具偏交叉式内加热多浇口热流道(见图3、4),包括热流道板1、其内的加热棒2及与热流道板垂直的热流道喷嘴3,其特征在于热流道板1上有偏交叉式热流道口10,热流道喷嘴3内有与热流道板内的加热棒2相互偏置交叉的加热棒2a,所说的偏交叉式热流道口10与流道相通。
上述所说的与热流道喷嘴3垂直的热流道板1上具有的偏交叉式热流道口10可以置于热流道中加热棒2的左偏部(见图4)。
上述所说的与热流道喷嘴3垂直的热流道板1上具有的偏交叉式热流道口10的偏置量e等于内加热棒的直径(见图4)。
上述所说的与热流道喷嘴3垂直的热流道利具有的偏交叉式热流道口10其与热流道喷嘴3的流道过渡部分采用以防止滞留塑料熔体的圆滑曲线(见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巨昂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巨昂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33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DNA双光子比率荧光粘度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穿梭式滚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