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灯箱及用于LED灯箱的光源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3944.5 | 申请日: | 2012-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1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意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9/00;F21V17/00;G09F13/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张永林 |
地址: | 21407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灯箱 用于 光源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告灯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灯箱及用于LED灯箱的光源单元。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灯箱,一般都是以LED灯珠(颗粒)作为光源,将其安装于LED铝基板上,再将铝基板安装于灯箱背板上,作为灯箱的光源系统。然而,这种使用方式最大的问题是LED的散热,虽然铝基板可以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但铝基板毕竟散热面积也有限,在灯箱这种相对密闭的空间里热量无法有效散发出去,造成LED灯箱的使用障碍。
另一方面,现有LED灯箱光源系统中,LED灯珠直接裸露在灯箱内,不仅对LED的光效运用不充分,不均匀,而且容易沾染灰尘导致亮度受到影响,且不容易擦拭除尘,同时,对整个LED光源系统的装卸和维护也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LED灯箱及用于LED灯箱的光源单元,以克服现有LED灯箱的光源散热不畅、对LED光效运用不充分、不均匀、不防尘,且装卸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LED灯箱的光源单元,包括槽型金属板、LED基板及金属底座;所述基板的正面具有多个LED灯珠安装位置;所述槽型金属板具有一平坦的底部,所述底部具有多个与所述LED灯珠安装位置相对应的孔位,以容纳所述LED灯珠穿设于所述对应孔位中;所述基板的正面根据所述孔位与所述槽型金属板的底部的背面接合;所述金属底座具有一平坦的顶部,所述顶部的正面与所述基板的背面接合。
本实用新型进而还提供一种LED灯箱,包括灯箱框架及光源系统,所述光源系统包括透光前面板及多个光源单元;其中,所述光源单元,包括槽型金属板、LED基板及金属底座;所述基板的正面具有多个LED灯珠安装位置;所述槽型金属板具有一平坦的底部,所述底部具有多个与所述LED灯珠安装位置相对应的孔位,以容纳所述LED灯珠穿设;所述基板的正面根据所述孔位与所述槽型金属板的底部的背面接合;所述金属底座具有一平坦的顶部,所述顶部的正面与所述基板的背面接合;所述槽型金属板的槽口方向朝向所述前面板。
应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LED基板夹持于槽型金属板与金属底座之间,使基板正面与反面都增加了散热面积,两面同时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通过前面板与槽型金属板的抵合,提供了相对封闭的空间,使LED灯珠不易沾惹灰尘,而前面板上的灰尘则可以容易的擦拭。此外,通过槽型金属板与前面板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光源的应用效率和均匀性,同时,通过模组化结构,使得LED灯箱的现场安装与维护效率大为提高,而且可适用于底部开盖或侧开盖式的灯箱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LED灯箱的光源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LED铝基板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光源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又一种光源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光源模组去掉下封边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光源模组的侧后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光源模组的正视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前面板结构及应用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灯箱,包括展示画片和光源系统,光源系统可以是由一块整张的透光前面板及多个光源单元组成,也可以是由若干紧密排列的光源模组拼接组成,而每个光源模组中都可以包含有一块前面板及一个或多个光源单元。当然,由一个光源单元也可以与前面板组成光源模组,但实践中,出于安装效率的考虑,一般都由多个光源单元来组成一个光源模组,再由多个光源模组拼接成一个光源系统。因此,本实用新型首先以光源模组的角度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光源单元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意,未经黄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39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