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盖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6976.0 | 申请日: | 2012-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5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林清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清增 |
主分类号: | A47G19/16 | 分类号: | A47G1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5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盖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具的应用领域,尤其是一种闭合式控制出水的盖碗。
背景技术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中国人品茶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茶艺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在茶艺中,茶具是必不可少的物件,其中碗杯就是其中的一种。盖碗原本是个人、单次使用时的茶具,它可以将冲泡与饮用功能合二为一,冲泡时将茶叶放入碗中,冲水后端给客人饮用;当然也可以将茶泡好后,只倒入茶汤,这时的盖碗就有如杯子一般。
后来人们发现若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亦有其方便之处,如可以看到茶汤,易于掌握浓度;另外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壶更方便。因而盖碗演变成了冲泡器具,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但这种盖碗使用时需通过人手控制茶汤的流出,而由于茶碗的高温,人手易接触到从而造高温烫伤,同时茶汤中也容易混入茶渣,给品茶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自主控制调节茶汤、防烫型的盖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盖碗,包括碗体、滑片、控制片及碗垫;所述碗体底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滑片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滑片中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碗垫中央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碗垫底壁上设有开口;所述控制片上包括一端部及端轴;所述端部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端部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所述端轴穿过所述开口;所述碗体、所述滑片、所述控制片及所述碗垫按序叠加时,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三通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控制片可在所述碗垫内沿所述端轴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盖碗,还包括一手柄,所述手柄固定于所述端轴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盖碗,所述手柄为梅花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盖碗,所述碗体底端与所述滑片的表面均为磨光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盖碗,所述端部为圆形,所述第四通孔为半圆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盖碗,所述第一通孔上设有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盖碗,述碗体、所述滑片、所述控制片及所述碗垫为陶瓷结构或者玻璃结构。
采用上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有两方面: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片与滑片的闭合关系来控制出茶汤量,避免人手直接接触盖碗边缘造成烫伤,实现了可调控的作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碗体,过滤网,滑片,控制片和碗垫均为独立分离组件,通过重力叠加在一起形成整体,便利用户跟换组件,为生产厂商大批量生产和售后服务提供了保证和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1、碗体;2、过滤网;3、滑片;4、控制片;5、碗垫;6、手柄;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第三通孔;10、端部;11、端轴;12、第四通孔;13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盖碗,包括碗体1、滑片3、控制片4及碗垫5;所述碗体1底端设有第一通孔7,所述滑片3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7内,所述滑片3中央设有第二通孔8;具体而言,滑片3包括中空的圆柱体及与圆柱体连接的圆形底面;且碗体底端与滑片的外表面为磨光面,因此将滑片装入碗体底端的第一通孔7时,滑片3与碗体底端紧密贴合,第一通孔7与第二通孔8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碗垫5中央设有第三通孔9,所述碗垫5底壁上设有开口13;所述控制片4上包括一端部10及端轴11;所述端部10上设有第四通孔12;所述端部10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9内,且,所述端轴11穿过所述开口13。
优选的,所述碗体1、所述滑片3、所述控制片3及所述碗垫5按序叠加时,所述第一通孔7,所述第二通孔8及所述第三通孔9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控制片4可在所述碗垫5内沿所述端轴11移动。
将盖碗做茶壶进行冲泡时,将控制片手动移动,从而将第四通孔12移至不与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8、第三通孔9在一条直线上,控制片上的闭合部分可以将碗体底端封闭住;然后可以加入茶叶,冲泡开水;然后冲泡以后,再移动控制片,使第四通孔12移至与第一通孔7、第二通孔8、第三通孔9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冲好的茶水将可沿着事先设置好的导流槽流入其他的茶具中。
本实用新型的盖碗,只需要移动控制片便可完成冲泡茶和引流的作用,且碗体、滑片3、控制片和碗垫为独立的组件,可独立更换,从而当其中有不损坏时,方便使用者替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清增,未经林清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69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壳体与电子装置
- 下一篇:使用压缩和解压缩的增强型多处理器波形数据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