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的低速钻床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8567.4 | 申请日: | 201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1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生 |
主分类号: | B23B39/00 | 分类号: | B23B39/00;B23B47/04;B23B4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8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低速 钻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床,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移动的低速钻床,属于机械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截止目前市场上公开的台钻、摇臂钻和磁座钻,其中台钻、摇臂钻具有钻孔精度高,操作方便,而磁座钻具有移动性能好等优点,被机械领域所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但是在特殊场合它们又存在各自的不足,例如,台钻、摇臂钻一般都是固定在车间里,钻孔时,把工件夹持在其平台上进行,如果遇到大工件,就不能夹持在其平台上,这说明台钻、摇臂钻移动性能差。又如磁座钻,钻孔是依靠其驱动电机的上下移动完成的,其上下移动轨道是依靠设置在驱动电机上的公燕尾槽与设置在钻体上的母燕尾槽相配合,如果燕尾槽配合过紧,钻孔时阻力太大,如果燕尾槽配合过松,钻头左摇右摆就不能保证钻孔精度,这说明磁座钻的钻孔精度差。再如普通台钻和磁座钻的速度偏高,且不能调整。
使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孔精度高,移动性好的一种可移动的低速钻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可移动的低速钻床,包括钻体壳、立柱、磁座、中心钻杆装置、中心钻杆驱动减速装置、中心钻杆给进装置、钻体升降装置、钻夹头;所述的中心钻杆装置包括:外壁带有齿条的中心钻杆导柱筒、轴承、中心钻杆,所述的中心钻杆的下端设置有莫氏锥孔,其上端设置有花键轴,中心钻杆通过两端的轴承安装在外壁带有齿条的中心钻杆导柱筒中,形成一个上下活动的整体结构;所述的中心钻杆给进装置包括:给进手柄、手柄座、齿轮轴,所述的齿轮轴安装在钻体壳的齿轮轴孔中与外壁带有齿条的中心钻杆导柱筒的齿条啮合,且与外壁带有齿条的中心钻杆导柱筒的齿条成90°夹角;所述的中心钻杆驱动减速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轴、主动齿轮轴承、主动齿轮轴承座、中间齿轮、中间齿轮轴、中间齿轮轴承、中间齿轮轴承座、被动齿轮、被动齿轮轴、被动齿轮轴承、被动齿轮轴承座,所述的被动齿轮轴为空心轴,其内孔是带有花键的内孔,该花键内孔与中心钻杆上端的花键轴滑动配合。
所述的钻体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装置壳体、升降电机、主动齿轮、被动齿轮、丝杠、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将丝杠与立柱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丝杠固定在连接板上,所述的主动齿轮安装在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丝杠旋装在被动齿轮的内孔中,被动齿轮在丝杠上来回移动;所述的升降装置壳体与钻体壳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立柱,其下端与磁座固定连接,其上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钻体壳在其中间上下移动,其动力由升降电机提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钻孔精度高,移动性能好,转速可以调整且能直接吸在大工件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其中;
1、钻体壳
2、立柱
3、磁座
4、中心钻杆装置
4-1、外壁带有齿条的中心钻杆导柱筒
4-2、轴承
4-3、中心钻杆
5、中心钻杆驱动减速装置
5-1、驱动电机
5-2、驱动电机控制器
5-3、主动齿轮
5-4、主动齿轮轴
5-5、主动齿轮轴承
5-6、主动齿轮轴承座
5-7、中间齿轮
5-8、中间齿轮轴
5-9、中间齿轮轴承
5-10、中间齿轮轴承座
5-11、被动齿轮
5-12、被动齿轮轴
5-13、被动齿轮轴承、
5-14、被动齿轮轴承座
6、中心钻杆给进装置
6-1给进手柄
6-2、手柄座
6-3、齿轮轴
7、钻体升降装置
7-1、升降装置壳体
7-2、升降电机
7-3、主动齿轮
7-4、被动齿轮
7-5、丝杠
7-6、连接板
8、钻夹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生,未经王志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85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