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短车环锭细纱机自动集体落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39656.0 | 申请日: | 2012-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0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卓清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夏纺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9/08 | 分类号: | D01H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2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短车环锭 细纱机 自动 集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短车环锭细纱机自动集体落纱装置。
背景技术
细纱工序是棉纺织企业的最主要工序之一,也是用工最多的工序,目前国内短车环锭细纱机的落纱形式是采用人工落纱,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落纱工一天下来经常是手掌起泡、腰酸腿疼。目前纺织企业缺工,缺的最多的是细纱落纱工。因此,只有实现细纱落纱的全自动化才能大幅度减轻细纱工序的劳动强度,才能大幅度减少劳动用工。细纱落纱的全自动化是实现纺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长短车环锭细纱机自动集体落纱装置都是采用整体式的理管、筒管及纱输送、满纱输出装置,即整车只有一套的理管装置、一套的钢带式(托盘式)筒管及纱输送装置、一个满纱输出装置,且钢带式(托盘式)筒管及纱输送的回转方式是同一平面式(从左向右旋转)。由于是整体式的,当上述装置出现故障时整台细纱机就被迫停机,且由于理管装置、筒管及纱输送装置及满纱输出装置只有一套,造成这些装置负荷大,机配件易磨损,故障率增加,耗电大,不利于节能。正是这些原因,目前许多棉纺企业对环锭细纱机自动集体落纱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仍不放心。因此目前环锭细纱机自动集体落纱装置的推广应用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短车环锭细纱机自动集体落纱装置,包括两组分别独立设置的落纱机构,每一落纱机构包括一理管机构、一带有伺服电机的传动机构、一输送机构及输出机构,传动机构对理管机构、输送机构及输出机构进行传动,理管机构将细纱空管喂至输送机构,细纱机将细纱空管纺成细纱满管时,输送机构将细纱满管输送至输出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理管机构包括一对理管罗拉及一筒管转向机构,所述伺服电机通过链轮驱动理管罗拉旋转,理管罗拉将细纱空管喂至筒管转向机构,筒管转向机构使每根细纱空管的底径朝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主动链轮、被动链轮,所述伺服电机驱动主动链轮旋转,主动链轮带动被传动链轮转动,被动链轮则带动理管机构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带管插的钢带、钢带主传轮、钢带导向轮,所述伺服电机驱动钢带主传轮旋转,钢带主传轮驱动钢带转动,钢带带动钢带导向轮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输出机构包括带槽的满管输出龙带。
针对目前国内外整体式环锭细纱机自动集体落纱装置存在的难以克服的问题,我司提供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创新地提出了分体式环锭细纱机自动集体落纱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整体式集体落纱装置当理管、筒管及纱输送、满纱输出装机构出现故障时整机被迫停机的现象,同时,由于采用分体式出减轻各机构的负荷,使细纱机的可靠性、稳定性得以显著提高,也实现了节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式短车环锭细纱机自动集体落纱装置正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式短车环锭细纱机自动集体落纱装置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钢带带动细纱空管转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钢带带动细纱满管转动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20 理管机构
30/40 输送机构
50/60 输出机构
70 细纱空管
80 细纱满管
C、D/V、M 理管罗拉
E 筒管转向机构
F/G 被动链轮
H/I 主动链轮
L/J 伺服电机
Q/T 钢带主传轮
X/Y 钢带导向轮
U 满管输出龙带
Z 钢带
说明:标号A/标号B,代表两组分别独立设置的落纱机构中同一个功能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夏纺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夏纺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396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单向阀
- 下一篇:密闭式耐用防潮腐臭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