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部围压缓冲缸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0354.5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1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松森;田海庆;初新杰;樊敦秋;史永晋;刘海超;李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5B15/22 | 分类号: | F15B15/2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部 缓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工程领域,开发一种用于缓冲的液压缸类产品。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运行、车辆行驶、设备运输与安装等多种作业场合,都需要减震、防撞等设施。目前主要是采用弹簧、气液蓄能装置、减震材料垫等进行缓冲,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各自存在自身的弱点,如反映减震缓冲性能的受力-变形曲线调整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开发一种用于缓冲的液压缸类产品,作为可选的机械设备运行、车辆行驶、设备运输与安装等多种作业场合的减震、防撞等设施。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内部围压缓冲缸包括缓冲缸体1、活塞组件2、围压缓冲件3;活塞组件2在缓冲缸体1内,形成滑动副;缓冲缸体1内充有可流动介质,围压缓冲件3浸没在可流动介质中;围压缓冲件3随可流动介质的压力增/减变化发生体积缩/胀变化,其数量至少1件。
缓冲缸体1腔内具备活塞无法抵达的空间。
缓冲缸体1上附设与缓冲缸体内径不同的专设缓冲腔4。
围压缓冲件3为高弹固体材料块和/或气囊。围压缓冲件3为高弹固体材料块和/或气囊;围压缓冲件数量多于1件时,每件高弹固体材料块的材质、体积、形状以及每个气囊的体积、充气压力可任意组合。
活塞组件2由活塞与活塞杆及密封件或者由柱塞及密封件构成。
缓冲缸体1上附设注/排液通道5。缓冲缸体1内的可流动介质可以是液体、气体、具备良好塌落性能的颗粒状固体介质(如干砂、钢珠)或其它可以流动的介质。
高弹固体材料可以是硅胶、橡胶或其它弹性材料。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与内部围压缓冲缸的活塞组件2相连的受力构件受到碰撞或其他受力变化时,带动活塞动作,引起内部液体介质压力变化,围压缓冲件3随之产生胀缩吸收能量,起到缓冲作用。随着液体介质压力的升高,围压缓冲件3持续被压缩但需要的力大致成指数函数上升,抵抗外力变化范围大。当缓冲缸内部置放多件弹性性能不同的围压缓冲件3时,内部围压缓冲缸的受力-变形曲线就是一条组合曲线,可以通过调整围压缓冲件的组合来满足不同工况要求。例如两个气囊预充气压力分别为P1和P2(P2>P1),当介质压力达到P1时,第一个气囊起缓冲作用而第二个不起作用,介质压力持续上升至P2时,两个气囊同时起作用,设置不同弹性模量的数量更多的围压缓冲件时依次类推。
当缓冲缸体1上附设注/排液通道5时,便于补液以及调节缓冲行程,并可以作为缓冲缓降装置使用。注/排液通道5可以连接管路及阀件。
当内部围压缓冲缸内的液体介质采用气体介质或具备良好塌落性能的颗粒状固体介质代替时,其基本原理不变。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液体介质均匀施力于围压缓冲件周围,围压缓冲件受力均匀,不直接受到碰撞,不易损坏,寿命长。
(2)围压缓冲件材质、大小、数量等可根据需求随意组合。气囊型围压缓冲件可通过不同预充压力调节弹性模量及其变化范围,缓冲行程大,变形与受力关系曲线设计选择范围大;高弹固体材料型围压缓冲件适应高压工况能力强且寿命更长;气囊型围压缓冲件和高弹固体材料型围压缓冲件组合可兼备两者之长。
(3)当部分围压缓冲件受损失效时,整套内部围压缓冲缸的缓冲性能不会显著下降,可靠性高。
(4)围压缓冲件直接安装在缓冲缸腔内,不必经过缓冲管路,反应灵敏迅捷。
(5)内部围压缓冲缸的所有组件均可采用现有工业产品,结构简单,外形结构可有多种变化,适应范围广,造价低。
(6)围压缓冲件不必固定,更换方便,甚至可以采用难以计数的微小围压缓冲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结构剖面图(气囊型);
图2为本发明示意结构剖面图(高弹固体材料型);
图3为本发明示意结构剖面图(变径组合型);
图中:1-缓冲缸体、2-活塞组件、3-围压缓冲件、3a-气囊型围压缓冲件、3b-高弹固体材料型围压缓冲件、4-专设缓冲腔、5-注/排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03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上书架的多功能电脑桌
- 下一篇:药品监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