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3G脱网基站的灭火救援现场音视频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2508.4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4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范玉峰;马青波;隋虎林;王军;姜学赟;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84/16 | 分类号: | H04W84/16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罗莹 |
地址: | 11003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3g 基站 灭火 救援 现场 视频 通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音视频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专用于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的音视频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中高层建筑、地下建筑、石化企业与日俱增,致灾因素急剧增加,火灾或者其他灾害性事故频繁发生。由于灭火救援现场的不确定性、建筑物的复杂性,由此而给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通信保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现场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利用350Mhz公安集群网进行音频通信,通信方式较为单一,在一些特殊的灾害发生场所(复杂建筑结构内)经常会遭遇通信盲区,导致通信中断。而由于现场通信保障不力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和消防员伤亡也在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
目前世界各国的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现场采用的通信方式多采用不同频率的集群网络,现场战斗员与指挥员之间采用手持式电台进行音频通信,由于电磁波在空间传输过程中的衰减特性,都遭遇到了由于通信盲区的存在而导致通信失败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3G脱网基站的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音视频通信系统,实现了灭火救援现场的无线信号全区域无盲区覆盖,保障了参战战斗员与指挥员之间的实时音视频通信链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3G脱网基站的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音视频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个3G脱网基站管理网关,用于管理多个3G脱网基站终端,底层通信基于TCP/IP通信协议,实现多个3G脱网基站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业务。
多个3G脱网基站终端,支持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三种通信标准,实现其各自信号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终端接入;与3G脱网基站管理网关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及数据交换。
多个消防灭火救援现场专用移动终端,利用现场3G网络与3G脱网基站建立无线通信链路;实现与系统内部的音视频通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对3G脱网基站技术和实时音视频通信技术的研究,研发了本实用新型——基于3G脱网基站的灭火救援现场音视频通信系统,该系统由3G脱网基站网关、3G脱网基站终端、消防灭火救援现场专用移动终端三个部分组成。系统中3G脱网基站支持我国现行的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三种通信标准,实现了灭火救援现场3G通信信号的无盲区全覆盖。解决了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由于通信盲区的问题导致现场战斗员与指挥员之间无法实时通信的技术难题,有效地保障了灭火救援现场中战斗员与指挥员之间的音视频通信链路。本系统在灭火救援现场组建的3G无线通信网络属于专有网络,与3G公共移动通信网络分离,保证其不干扰。灭火救援现场指挥员和战斗员可以利用消防灭火救援现场专用移动终端实现实时音视频通信,实现“上令下行”和“下情上报”,极大地提高了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作战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系统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3G脱网基站的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音视频通信系统由3G脱网基站管理网关、3G脱网基站终端和灭火救援现场专用移动终端三个部分组成。其中3G脱网基站管理网关,用于管理多个3G脱网基站终端,底层通信基于TCP/IP通信协议,实现多个3G脱网基站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业务,3G脱网基站管理网关在一个灭火救援现场配备一个;3G脱网基站终端,支持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三种通信标准,实现其各自信号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终端接入及与3G脱网基站管理网关建立数据通信连接及数据交换,可根据灭火救援现场实际情况自行携带1个或多个3G脱网基站终端进入;消防灭火救援现场专用移动终端,利用现场3G网络与3G脱网基站终端建立无线通信链路,实现与系统内部其他战斗员、指挥员之间的音视频通信,灭火救援现场专用移动终端的数目按照现场参站人员的多少进行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未经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25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功率元器件共用散热器的二级散热构造
- 下一篇:抗干扰麦克风电路及其线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