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齿式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3476.X | 申请日: | 201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1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中令;李耀;雷红卫;关荣鑫;徐晖;祁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D3/18 | 分类号: | F16D3/18;F16D3/8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式联轴器,主要使用于轨道车辆等行业。其通过鼓形齿及端齿连接传递扭矩;使用波纹管连接相对静止的内齿圈形成密封空腔,从而可以使用润滑油润滑的联轴器。
背景技术
联轴器是现代工业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机械设备,是连接两轴或连接轴和回转件的一个部件,在传递运动和动力过程中和轴一同回转不脱开。联接轴与轴(有时也联接轴和其他回转零件)连接以传递运动和转矩。一般情况下,被联两轴可能出现的相对偏移有:a)轴向偏移b)径向偏移和c)角向偏移以及d)三种偏移同时出现的组合偏移。为了减少机械传动系统的振动、降低冲击尖峰载荷,联轴器还应具有一定的缓冲减震性能。
目前轨道用联轴器多采用外齿轮通过锥孔或花键与传动轴和输出轴连接,使用异型橡胶件密封,通过凸缘进行螺栓把合的设计思路。其具有采用外齿利用锥或花键固定在轴上,不方便拆卸;内齿圈在运动中有摆动,容易和电机侧壁及减速机侧壁摩擦碰撞;工作中内齿圈摆动,占用空间大;异型橡胶件不易加工,周期长,不容易更换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方便拆卸并能够实现低成本可靠密封的齿式联轴器,用来解决目前实际在轨道车辆上使用联轴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齿式联轴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螺栓和圆柱销把内齿轮和传动轴进行连接;两个外齿轮间通过端齿进行连接并传递扭矩;通过波纹管连接两个内齿圈,利用波纹管的可变形进行补偿联轴器的相对运动和位移;通过波纹管连接两个内齿圈,形成密闭的空腔来起到联轴器的密封作用。
具体讲:本实用新型的齿式联轴器包括通过接环以共轴线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左、右端齿齿轮,以与左右端齿齿轮共轴线方式分别设置在左右端齿齿轮凹腔中的用于连接动力轴和输出轴的锥套;所述两个锥套的外端分别通过连接件安装有一内齿圈,两个内齿圈分别与相应侧的端齿齿轮通过内外齿相啮合;在两个内齿圈的两相对端之间安装有波纹管组件,并由波纹管组件与两个内齿圈共同构成密封空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齿圈通过圆柱头螺钉、圆柱头螺钉与锥套相固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波纹管组件的两端分别通过密封压环与相应的内齿圈端面相结合,在内齿圈与波纹管组件的结合端加工有用于向密封空腔内添加润滑油通孔,该通孔通过组合密封垫以及内六角螺塞进行封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动力轴的锥套通过锥面或内花键与动力轴连接,通过与连接动力轴的锥套相结合的内齿圈将扭矩传递到相啮合的两个端齿齿轮,两个端齿齿轮将扭矩传递到相啮合的与连接输出轴的锥套相结合的内齿圈,并通过连接输出轴的锥套将扭矩传递至相结合的输出轴。
本实用新型的齿式联轴器在动力轴与输出轴有相对运动的时候,内齿圈与动力轴及输出轴相对静止,两个端齿齿轮相对静止,在内齿圈与端齿齿轮之间进行相对的滑动及偏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两个内齿圈分别与动力轴、输出轴相对静止,不会发生内齿圈偏摆与电机侧壁或减速机侧壁出现摩擦碰撞的可能,联轴器使用空间更小,更能够满足苛刻的现场使用条件;在现场进行联轴器检修、维护等情况时不需要对锥套进行压装,大大降低了维护现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波纹管连接两端内齿圈进行密封,使得外部的杂质等介质无法进入联轴器内部同时联轴器内部的润滑油或脂等介质也无法流出,提高了使用寿命;使用波纹管连接两端内齿圈进行密封,利用波纹管的弹性变形,使得密封结构件无相对运动无摩擦,提高了密封结构件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维护周期降低了维护成本;使用端齿连接传递扭矩,具有传递扭矩大的特点,取消了一般联轴器中凸缘的设计,减小的联轴器外径尺寸,减小了联轴器的体积,进一步的提高了本联轴器的适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序号:1、锥套,2、内齿圈,3、接环,4、端齿齿轮,5、波纹管组件,6、密封压环,B1、圆柱头螺钉,B2、圆柱头螺钉,B3、圆柱头螺钉,B4、内螺纹圆柱销,B5、组合密封垫,B6、内六角螺塞。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机械研究所,未经郑州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34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