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43880.7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74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罗英涛;刘少东;肖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孟阿妮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相器。
背景技术
移相器是一种能够对电磁波信号的相位进行调整的装置。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用于基站天线的移相器形式越来越多。
最基本的移相器形式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改变传输线的物理长度来改变相位;第二种通过改变相对电长度来改变相位,即改变传输线周围的环境,使介电常数改变,从而达到改变相位的目的。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种移相器存在体积大、移相量小的缺点;第二种移相器存在尺寸较大、有介质材料损耗较大、成本较高、移相量小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相量大、体积小的移相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相器,包括旋转臂和传输线,所述传输线包括金属地层及设置在金属地层上的至少两条带线,所述至少两条带线同心设置,所述旋转臂与所述同心设置的带线电耦合连接,至少有一条所述带线位置对应的金属地层上设有缝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带线下方金属地层的结构,即在金属地层上设置缝隙,增大了移相器的移相量,相比现有的移相器,本实用新型在达到相同移相量的同时,缩小了移相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相器正面结构图;
图3是图2的背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移相器的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移相器的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移相器的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移相器的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缝隙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缝隙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缝隙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缝隙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
1.旋转臂;
2.输入线;
3.传输线,30.金属地层,31.带线,32.缝隙;
4.旋转轴;
5.零相位输出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一种移相器,包括旋转臂1和传输线3,传输线3包括金属地层30(参见图3)及设置在金属地层30上的至少两条带线31,至少两条带线31同心设置,旋转臂1与至少两条带线31电耦合连接,至少有一条带线31位置对应的金属地层30上设有缝隙32(参见图2)。
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带线都同心设置,所有带线都与旋转臂电耦合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至少一条带线对应的金属地层上设置缝隙,此结构使传输线的内部电磁场和表面电流都发生了改变,形成一种慢波结构,从而增大了移相器的移相量。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的移相器,在达到相同移相量的同时,移相器的体积小。
图2为图1中去掉带线与相应金属地层之间的介质后的正面示意图,移相器中可以设置相应介质,也可以不设置介质。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在上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输入线2,输入线2的一端在旋转臂1的旋转轴4位置与旋转臂1电耦合连接。
本实施例是在上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输入线2的两侧各设有一条带线31,带线31位置对应的金属地层30上均设有缝隙32。
本实施例在带线对应的金属地层上均设有缝隙,相应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移相器的移相量。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在上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零相位输出线5,旋转臂1电耦合连接零相位输出线5。零相位输出线5优选电耦合连在旋转臂1的旋转轴4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438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工器防水盒结构
- 下一篇:一种钛酸锂电池用铝箔及专用表面加工装置